河南5亿元风险补偿金撬动千亿信贷投放小微企业

13.01.2015  19:46
          河南省2014年投入5亿元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带动银行进一步释放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成效初显。采访了解到,河南通过设立这一补偿金制度,实现将小微企业贷款产生的风险成本由过去银行独自承担,转变为政府与银行共担,调动了银行机构积极性,是地方政府调控“新思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有益探索。         每新增1亿元小微贷款财政奖补50万元           河南目前有39.8万家小微企业,创造了这个省50%的GDP、80%的新增就业。但同时2014年上半年银行业对小微企业贷款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约27%,尽管高于2013年全国平均水平,但其所获支持与贡献相比依然明显失衡。为此,河南省政府2014年8月开始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通过创新财政调控手段,为缓解小微企业贷款难做出有益探索。         河南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2014年共筹集8亿元资金。其中5亿元用于直接奖励银行。根据《河南省小微型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银行首先要达到“两个不低于”(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财政就“以银行上年度小微贷款余额为基数,对本年贷款增量部分,按不高于0.5%的比例给予补偿”。河南省财政已对12家银行2014年上半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的113亿元进行了奖励补偿,全年预计奖励总额超过3亿元。           风险补偿金刺激了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信贷供给。建设银行河南分行是2014年风险补偿金的受益者。建行分行小企业金融服务部经理曾立群说:“因为贷款基数大,所以‘0.5%’带来的实际补偿很可观。”上半年,该行对小微企业新增贷款33.42亿,获奖1671万元,这基本弥补了新增贷款中不良贷款导致的净损失部分。她说,下半年投放力度更大,能得到的奖励也会更多。           “风险高”是银行给小微企业贷款一直以来最大的顾虑。河南省财政厅企业处处长胡兴旺说,2014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为2.26%,高于同期贷款总体不良率1%左右的平均水平。其中每贷出去100亿元平均有六七千万元会形成真正的损失。而风险补偿金实际上对这部分损失形成弥补,调动了银行放贷积极性,“让过去只给‘宝马、奔驰汽车’客户服务的大银行,愿意委下身段,更多地为‘电瓶车、自行车’服务。”           5亿元用于金融机构能够撬动1000亿元的银行信贷资金供给,而河南省筹集的另外3亿元则用于市县的奖补,拉动各市县设立到位风险补偿资金规模约15亿元。根据《办法》,“对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的省辖市、县(市),按照到位资金规模总量不高于30%的给予一次性奖励;而且当年比上一年度增量部分按同比例给予奖励”。           与以往财政政策不同,风险补偿金不硬性要求地方配套,市、县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主动作为的则给予奖励。民营经济发达的新乡市行动积极,2014年共筹集2.05亿元用于风险补偿,获得省财政1.45亿元奖励。新乡市财政局副局长张新民说,在地方上小微企业出现信贷危机的背景下,2亿元提振了新乡银行业的信心。2014年银行给小微企业续贷比往年增加6亿多元,帮助企业“过桥”。他表示,2014年所获省财政奖励的1.45亿元,还将全部用于第二年的风险补偿金,继续做大资金盘子。         资金使用效率高易于监管           通过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实现了这样一种机制:近40万家小微企业成长发展的风险由过去的靠强调社会责任或用行政命令方式让银行更多承担,变成了现在政府和银行共同承担。银行参与赢得了利润,政府参与则赢得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就业。河南省设立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有如下特点:           操作简单。据了解,东部省份部分地市也有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的尝试,但在操作上,小微企业需首先向银行缴纳保证金,只有出现处置企业抵押物也无法偿还时,风险补偿基金才会被激活;相关申请程序较复杂。河南省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在操作上简单便易,只需要银行提供小微企业贷款项目明细,财政部门则会同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的分支机构进一步比对核实,即可直接拨付,操作上简单易行。           易于监管。银监部门等对银行机构的小微企业贷款有统一统计口径,数据被客观记录,难以虚报造假。河南省银监局国有银行监管处调研员克淑红说:“这种办法避免了由政府直接掌控资金分配,易造成一些企业钻空子骗取补贴,或部分领域政府部门和企业利益输送滋生腐败等情况,对企业来说机会更加公平。”           普惠性强。近年来河南省财政也先后设立一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但资金大多通过项目安排、点对点直接补助企业。这种方式缺点一是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同时无法建立长效保障;二是一些企业根本接触不到政府这一块的奖补支持,普惠性较差。而通过对银行进行风险补偿的方式,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活动,既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惠及面也更广。           调动性强。风险补偿金考核的是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增量部分。郑州银行小企业金融事业部总经理苏颖告诉记者,由于之前对小微企业贷款基数较大,2014年和风险补偿金“擦肩而过”。银行管理层研究将对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向小微企业再倾斜。为此,郑州银行2014年底开始蓄力,准备2015年再增加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投放力度,争取拿到2015年的财政风险补偿奖励。           建议改进对银行“两个不低于”考核体系           一些受访的银行业人士表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地方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需要新思路来创新“微调控”手段,建立资源配置“新规则”。河南在财政政策取向上,通过刺激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河南省财政厅厅长朱焕然说,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设立中,体现财政支持经济的方式有一种转变,即由过去直接“点对点”支持企业,到现在“创造平台”,利用杠杆放大财政资金效应。这种办法,一是不直接干预经济,却更好地发挥了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二是通过人行、银监第三方金融管理机构参与,在资金的使用上更加公开公正。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困惑,以“两个不低于”考核银行对小微企业支持的办法仍有待改进和完善。苏颖告诉记者,以郑州银行为例,作为一家立足本地的城市商业银行,其贷款余额的50%投放给了中小微企业,此前连续4年完成“两个不低于”。但因2013年基数较大,2014年的“两个不低于”难以完成。“尽管在踏踏实实服务小微企业,但2014年既得不到财政奖补,还带上了个未完成‘两个不低于’的帽子。”她建议,考核上应考虑投放小微企业的贷款在银行贷款总量中的占比及其增幅等指标。           破解小微企业贷款难仍需多维度、系统化支持。采访中,河南多家银行普遍反映,2014年下半年小微企业不良率急剧上升,出现了自2008年以来最显著的转折点。一家城商银行负责人反映,仅2014年下半年就有7家企业主失联,情况罕见。豫中部分地区出现银行业集体抽贷局面,部分小微企业担保链出现断裂。银行业提醒,小微企业活跃度是经济是否良性的显著指征,对当前经济中的一些潜在风险亟须关注,对小微企业多维度支持仍需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