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新模式江阴试行 破解"跑断腿"难题
中新网江阴11月28日电 (记者 唐娟)中国现代化的县域治理体系将如何改革?正在江苏江阴市试行的行政管理体制集成改革或将成为模版。
通过“一张网”进行村庄治理管理,让江阴徐霞客镇备受各界关注。今年7月13日,江苏省印发《江阴市县级集成改革试点总体案》,确定江阴成为江苏唯一的县级集成改革试点,复制徐霞客镇的经验。10月,新的行政管理模式开始在江阴运行,至今刚过满月,江阴的此项改革被看作“为江苏乃至全国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改革大局探路”。
江阴新的行政服务大厅运营一个月,江阴市长向第500张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颁证。 唐娟 摄“以前办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最短也要3个月,最长等过11个月,递交材料要往返十多个部门很多趟,如今19天就拿到了。”江阴长岭物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夏继发拿着手上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很是感慨,在江阴做了20多年生意的他,见证了行政管理体制的数次变革,如今全新启动的江阴市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式”解决问题,让他没想到。
在江阴,1090项与群众、企业关系密切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通过“一窗式”政务服务大厅和政务信息网,“不见面”和“见一次面”就能办结。政务服务大厅,将原来的专业窗口,整合成综合窗口。需要办理事项,在任何一个窗口递交材料都能办,随后,所有的审批都在“一张网”上跑。在江阴政务信息网上,民众随时可以查询办理进度,办理完成,跑一趟拿“证”即可。
江阴58个部门通过大数据并入江阴政务网,最大程度打破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界限,任何行政审批,群众不跑腿,“网上跑”。大数据监管审批流程,群众的满意度,将与行政审批部门的绩效工资挂钩,“为人民服务”大数据说了算。
在江阴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一块实时更新影像和数据的蓝色大屏幕上反映着江阴的大事小情。城市中难管的小事,如今借助大数据,不仅有人管,管得好不好都有指标,管理环节全程可追溯。
江阴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一块实时更新影像和数据的蓝色大屏幕上反映着江阴的大事小情。 唐娟 摄大数据构建起横向联结117个市级机关部门、群团协会、企事业单位,纵向贯通17个镇(街道)、269个村(社区)的联动管理网络。全市治理“一张网”,以人均管理300户或1000人为标准,将全市划分成三级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长五员”,即网格长、网格员、督察员、信息员、巡查员和联络员。
楼梯间的小广告、建筑垃圾挡道……一张照片上传到城市管理平台,大数据会立即分配任务进行问题受理,通过GPS系统定位核查,每个网格内的管理人员的工作轨迹及工作量都可核查,工作处理的标准化及民众对问题处理的满意度,都将影响网格管理人员的考核。
同时,综合执法局,按照网络片区,“一支队伍”统一行使城管、环保、安监、文化等13个部门的647项行政执法权,根治了“多头管理、相互推诿”难题。
江阴的政务数据汇聚一张网,解决了信息不互通导致的“孤岛”难题,社会救助体系也因此更加完善。
江阴集成改革用大数据跑通最后一公里,构建了“一个中心管协同、一个网格管治理、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网格管服务、一个平台管信用”的基层治理模式。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江阴在集成改革方面的探索和成绩,也是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2018年底,江阴将基本完成集成改革的各项改革任务,为全省全国县域治理创新率先探索、趟出新路。(完)
编辑:顾名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