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期刊编辑要有五把“刷子”

08.06.2015  17:05

          核心阅读

      导向 导向意识既体现在选稿中,更体现在编稿中。编稿时,对各类稿件的基本观点要仔细推敲,认真分析,不仅要把住编校质量关,更要把住内容导向关

      策划 敢于和善于抓住行业乃至社会上的热点、疑点、难点和兴奋点,从国家政策调整变化中发现新趋势,从行业发展变化中发现新题材

      专业 编辑需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编辑的专业化、学者化已成为提高行业期刊质量的根本保障

      实践 行业期刊编辑要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进行业企业,走进科研团体;要去结识、联络作者;要创造条件接近读者

      作者 有好作者,就能约来好稿件,策划的选题就有好的实施者。还要慧眼发现新人,着力培养新人,增强期刊对作者的黏性

      俗话说:多深的地基,垒多高的墙。行业期刊编辑素质、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期刊的质量。在“互联网+”时代,行业期刊编辑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作用,推动期刊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使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立潮头,就必须苦练内功,打牢根基,在工作中练就五把“刷子”。

      脑中要有导向

      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关键。期刊编辑脑中有没有导向意识,能不能把住导向关,是衡量一名编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

      导向意识既体现在选稿中,更体现在编稿中。选稿时,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选择那些最能反映行业热点难点、解读行业政策措施、体现行业关注点兴奋点的稿件,通过这样的稿件达到以文化人、传播正能量的效果。编稿时,对各类稿件的基本观点要仔细推敲,认真分析,严格把关,不仅要把住稿件的编校质量关,更要把住稿件的内容导向关。对于涉及国家领土主权、大政方针以及民族宗教等方面内容的稿件,要慎之又慎,决不能让内容导向有问题的稿件从自己眼皮底下通过;对于政策性强而又把握不准的稿件,要及时送有关部门和领导审定。只有脑中始终有内容导向这根弦,才能保证编发的稿件不出现方向性错误。

      当然,作为行业期刊编辑,熟悉行业实际,熟知行业政策,练就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是能否看出稿件问题、把住稿件内容导向关的前提。

      心中要有策划

      作为行业期刊,与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相比,其报道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较大反响。但如果调动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集中对某一问题展开深层次挖掘或全方位探究,这又是时效性很强的媒体难以做到的,它产生的权威性效应,也是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从近些年在业内影响较大的一些行业期刊来看,每一个议题的策划、设置,每一个栏目的设计、推出,每一组文章的编排、加工,都渗透着编辑精心的策划和深入的思考。一本期刊的口碑不仅建立在内容导向的不出偏差上,也得益于优质的内容与之相配。

      比如,《中国出版》杂志作为出版行业内的权威刊物,能够根据行业发展需要,敏锐抓住焦点问题,及时进行选题策划,根据原新闻出版总署2010年提出的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杂志社联合原新闻出版总署改革办、出版产业发展司共同策划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建设新闻出版强国”主题征文活动,并适时开辟了《建设新闻出版强国》专栏,以此引导业内及学界作者的研究和探讨。专栏一经推出,立即形成来稿踊跃、讨论热烈的效应。截至去年年底,该刊已推出数百篇蕴含新观点、新思路和新办法的理论文章,为推动我国新闻出版强国建设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提供了富有价值的积累。

      应该说,行业特色是行业期刊的生命。策划,作为期刊编辑业务能力的体现,好的到位的策划,需要行业期刊编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敏感性,敢于和善于抓住行业乃至社会上的热点、疑点、难点和兴奋点,从国家政策调整变化中发现新趋势,从行业发展变化中发现新题材,从专业前沿研究进程中发现新成果,以此保持刊物的吸引力,带动刊物整体水平不断上台阶。

      肚中要有“墨水”

      说一个人肚里有“墨水”,是指这个人有知识、有水平。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新方法、新观点、新问题层出不穷,编辑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需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让自己肚里的“墨水”越来越多。很多业内人士认为,编辑的专业化、学者化已成为提高行业期刊质量的根本保障。

      在国外,一些专业期刊尽管发行量小,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专业权威性,这与编辑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学者,甚至是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息息相关。集编研于一身,也是我国编辑出版界形成的优良传统,在我国不少行业或专业刊物,如科技期刊、少儿期刊等,不少资深编辑同时也是这一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或作家。反过来说,行业期刊编辑如果不了解行业和学科专业知识,就不能很畅通地与作者沟通交流,更难以形成共鸣。在编辑中如果对某一观点外行式地妄加评论,还容易遭到作者的轻视,降低作者对编辑和刊物的认同感。因此,行业期刊编辑如果没有行业背景和相关知识,就很难成为合格的编辑,杂志质量自然也就可想而知。所以说,对行业期刊而言,编辑肚里有多少“墨水”,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所在编辑部的业务水平。编辑肚里“墨水”多,肚里“墨水”多的编辑多,杂志的质量和水平自然而然就有了保障。

      那么,编辑肚里的“墨水”从哪里来?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学习。至于有些行业期刊的编辑所学专业与所编校刊物涉及的领域不符也没有关系,只要肯学习、善学习,肚里自然也就有“墨水”了。

      鞋上要有尘土

      做一名行业期刊编辑,要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神、坐得了“冷板凳”的钻劲和韧劲。然而,在当今时代,只知道埋头苦干显然是不够的,行业期刊编辑并不是只和“墨香”打交道,整天枯坐在办公室按部就班地编稿,而是应该随时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与行业改革发展前沿无缝对接,只有这样,才能推出有新意有见地的好文章。这除了脑勤,还需要腿勤,很多时候,编辑需要走出编辑部,深入行业中,掌握第一手资料。

      行业期刊编辑要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首先是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走进行业企业,走进科研团体,积极参加行业内大大小小各种类型的会议,获取信息,开阔眼界,及时了解行业发展的前沿信息,为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开拓创新奠定根基。其次是要去结识、联络作者,不但要善于及时发现作者手上现成的稿件,还要能抓住作者尚在酝酿的文章,充分掌握他们的研究现况,并以自身的分析和思考,帮助完善选题设想。一旦确定好选题,要尽快付诸实施,任何迟疑都可能使好的稿件和选题转瞬即逝。再次是要创造条件接近读者,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包括访问、座谈、问卷调查等,深入了解读者对哪类选题感兴趣,什么样的稿件对胃口,什么样的栏目受欢迎等。编辑应甄选吸纳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选题方向与内容的调整。

      从这个意义上讲,编辑鞋上的尘土越多,选题就越契合实际,内容就越符合读者口味,期刊也就会赢得市场。

      手中要有作者

      编辑的核心工作是约稿和编稿,作者决定稿件,稿件成就刊物。所以,对期刊编辑特别是行业期刊编辑而言,是否建设拥有一支相当数量、不同类型的高质量作者队伍,对做好编辑工作至关重要,这也是衡量一名编辑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对行业期刊而言,如果每个编辑手中都拥有大量的作者资源,这就是杂志最宝贵的财富,它直接决定着杂志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有好作者,就能约来好稿件,有好作者,策划的选题就有好的实施者。期刊竞争,所谓得作者者得质量,得作者者得市场。近年来,《中国出版》杂志的论文转载量屡次在100多种新闻传播类期刊中位居首位,正是因为其拥有一批在业内和学界实力强劲的作者队伍,他们有的是行业管理部门领导,既熟悉行业,又高屋建瓴;有的在行业一线做实务,既实战经验丰富,又善于梳理总结;还有的同时在科研院所担任职务,既有宏大的国际视野,又有深厚的理论学养。

      除了手里有重量级作者外,慧眼发现新人,着力培养新人,也是一个期刊编辑应练就的本领。对编辑来说,既要有发现的眼光、宽广的心胸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日常联络工作,增强期刊对作者的黏性,甘为作者作“嫁衣”,通过和作者间良好的互动关系,让新作者成为老作者,使其不断将研究思路及研究成果及时传递给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