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市”入“海”行稳致远

23.01.2016  11:09

  涟水“五大工程”绘写发展新蓝图    

  新华报业网讯 面对上一轮发展掉队,涟水一方面提出三年三大步目标——2015年“脱帽进三”、2016年“保二争一”、2017年“争先保一”,作出融“”入“”系列战略部署;另一方面对标找差、攻营拔寨,一项项创新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淮安市委常委、秘书长、涟水县委书记肖本明说,涟水正向着与全省全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发起冲刺!

  “县经济开发区在全市县区中率先迈出国家级晋级步伐”;“淮安(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引进的总投资100亿元华昌新材料项目列入省政府重大项目盘子”;“南集镇实现20亿元大项目、外资项目、农业加工项目三个零的突破”……10日至11日,涟水县举行“讲好’2015令我自豪的一件事”主题活动,77位乡镇(园区)、部门“一把手”悉数登场进行5分钟展示,城乡反响强烈。“感受最深的,还是干部精气神的变化,这样再发展几年,涟水不愁上不去!”79岁的退休干部、县人大原副主任何平说。

  在省道346涟水东环段、235省道朱码闸连接线等工程现场,挖土机、运土车彻夜轰鸣。“我们正加快构建‘空、铁、水、公’立体交通新格局”,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徐向兵说,去年投资近40亿元建设交通项目16个,已有6个竣工!

  驱车安东大地,到处呈现大干快上、你追我赶的场面,这片红色热土正成为发展的沃土。

  从2014年曾担任县委主要负责人的腐败窝案案发,党员干部精神状态受到严重影响,发展信心不足,涟水在淮安市对县科学跨越发展考核排名中连续两年倒数,去年上半年垫底。为此,县委十届六次全会掷地有声地提出: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把提振精气神、增强自信心作为破解发展滞后的先导工程。一方面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在各级干部中倡导“诚、简、和、廉”的团队文化;另一方面依靠“绝大多数”,广泛宣传、培育涟水好人活动,提炼并弘扬“向善向上、苦干实干、开明开放、创新创优”新时期涟水精神。百万涟水人的自尊自信,被全面唤醒唤起!

  发展为纲,纲举目张,谋势、布局随即悄然展开。新确立的融“”入“”战略方向,厘清发展思路,即利用紧邻淮安中心城区的优势,接上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引擎”,建成淮安“副中心”;放大“空铁水公”立体交通和临河靠海优势,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于世界经济的海洋。“3+3+1”战略重点很快落子,即围绕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淮安(涟水)空港产业园、淮安(薛行)循环经济产业园三大新型工业化主板块,滨河新城、老城区、高沟镇“副中心”三大新型城镇化主功能区以及脱贫奔小康和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七大主攻点,打造主载体、先行区。

  “新一轮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战略决策和措施,得到全县上下的高度认同和广泛响应。”淮安市委常委、秘书长、涟水县委书记肖本明说,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检验,一度落后沉闷的气氛被打破,全县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县长王向红告诉记者:“现在的涟水机关没有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5+2’‘白加黑’是普通干部的状态,也是每位四套班子领导的常态,每周一次的县委常委(扩大)会都放在晚上开。

  踩油门、挂高挡,110万涟水人正发力赶超,把失去的补回来、落下的追上来。

  苏杭高密度印制线路板项目建设现场,机器24小时不停工。这个由全球行业前百强苏杭集团投资的超10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宝马、奔驰等中高档汽车线路板120万平方米,为当地新兴产业又添一生力军。投资40亿元的中国(今世缘)粮食循环产业园、30亿元的农业博览园等“过去想都不敢想、想了也抢不到手”的高大上项目,陆续被涟水人收入囊中。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县39个新开工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督查考核体系,新开工项目数全市第一。

  精气神一开,全局皆活。大项目大产业短腿补上来了,“3+3+1”战略重点也一一开篇破局,各项经济指标迅速填平补齐、快速回升,去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增幅均跃居全市第一。

  虽已驶上发展快车道,但涟水人很清醒:经济总量、财政实力与地处江苏发达省份的百万人口大县极不相称,发展严重不足。全县上下围绕“建设副中心、同步达小康”“两大目标”,以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先行、文化旅游融合、民生幸福等“五大工程”为施工蓝图,花力气补短板、加长板,奋力开启科学赶超、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本报记者 彭广余 蔡志明 本报通讯员 李卫兵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