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百日维薪”暖了民工心 2149人领回欠薪
“我拿到了32450元工资,一分钱不少,这是大学毕业后拿到的第一份工资!”近日,来自安徽省巢湖市的90后余琴琴,激动得一连打了十几个电话给家人。和小余一样,422名工友在泰州“百日维薪”法律援助专项行动的帮助下,顺利领到718万元工资。
泰州市司法局局长孔德峰介绍,专项行动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启动,截至目前共接受群众咨询5812次,已为2149位农民工讨薪3965.17万元,成功化解群体性讨薪纠纷147起。
不让农民工打不起官司
农民工维权、讨薪难,“难”在打不起官司。
“与老板打过架,拉闸停过电,还惊动过110。每天眼睛一睁,脑子里就想着怎么能要到钱。”说起讨薪,在服装厂打工的姜堰区张甸镇村民李翠萍仍心有余悸。她说,想不到最后还是法律援助中心帮她们打赢两场官司。春节前,5名女工已拿到3万元工资,剩余1万多元将在5月前付清。
周秋兰是一家服装公司的缝纫工,老板拖欠她们4个月工资。“我也找过不少部门,可就是要不到钱。”她说。最后,法律援助中心指派锦泰律师事务所承办案件,多名律师齐上阵,迅速调查取证。2016年12月,公司与职工和解,分4期支付286名工人工资281万元,春节前已支付一半。“人家都说官官相护,哪有不花钱帮没钱没权没势的工人讲话的。这下我相信,有法律撑腰,啥也不怕。”她说。
“专项行动提出四‘零’服务:助力讨薪‘零’成本、主动排查‘零’遗漏、专案办理‘零’缝隙、真情服务‘零’距离。”泰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周磊说。农民工讨薪信息每天每周都统计,并逐级上报,司法部门对各地群体性农民工讨薪事项跟踪督办。
推动已判决欠薪案执行
姜堰区梁徐镇罗春杰的父亲6年前在混凝土制品公司打工,老板经营不善、债台高筑、连夜出逃,欠45名农民工工资。3年前父亲去世,他便“替父讨债”。梁徐法律服务所主任陈志军介绍,经排查,该公司在当地水泥厂有资产,几年前被上海浦东法院冻结,至今没有处置。他和水泥厂董事长立即与法院联系,最终法院同意资产处置后用于发放民工工资。
“我们对近3年农民工讨薪法律援助案件中生效判决、裁决未执行到位的案件进行摸排统计,法院对欠薪企业进行公示。”该市司法局副局长林政说。为让农民工拿到“真金白银”,他们要求办案人员注意分析案情特点,留意用工方资金资产,一旦发现有被转移的可能,立即依法申请扣押、冻结财物,确保有可供执行财产。该市中级人民法院陈卫兵副院长说,法院系统正在整治“执行难”,对“百日维薪”法律援助案件,第一时间办理、执行。
农民工证据意识亟待提高
2149名农民工是幸运的,引人深思的是:农民工讨薪问题为什么一直是热点和难点?
“专项行动尽管只有100天,但法律援助工作是长期的,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孔德峰说,农民工法律意识、证据意识亟待提高,“跨部门协作”长效机制亟待建立,才能打通农民工讨薪的“最后一公里”。
数控机床操作工小常,2015年起在靖江一家电子机械公司打工。因与老板是熟人,就没签合同。老板承诺每月5000元保底工资。可大大咧咧的小常,平时没有注意发了多少工资。直到老婆去年到银行打印他工资卡流水单,一核对才知道没有足额发放,欠他近7万元。他立马向老板“讨薪”,老板矢口否认。他一下傻眼了。法律援助律师卢艾群说,好在小常和老板有微信联系,手边还有两张考勤表,这才打赢了官司。林政说,该市专门为农民工定制免费的“公证套餐”,帮助保存、证明、固定各类务工证据,确保客观真实地反映农民工劳动事实。(赵晓勇 李 爽)
来源: 新华日报 转自: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