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节地葬仅占10% 南京“绿色殡葬”遭遇尴尬
南京“绿色殡葬”仍遭遇尴尬。 交汇点记者 卢斌摄
交汇点讯 民政部等九部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市民实行生态殡葬。交汇点记者探访发现,在南京,“绿色殡葬”理念开始逐渐升温。但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重殓厚葬”、“入土为安”等传统之风依旧盛行。
记者探访南京雨花功德园时发现,新型生态“3D生态云葬”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所谓“生态”,即大理石花岗岩上钻孔;“云葬”,每个墓穴上有个二维码,记录生平;“节地”,原来一个墓穴实用面积1.8平米,现在同样面积可落葬6穴。
墓园还推出生态树葬全免费惠民举措,凡在该公墓思园生态葬区树葬,999元落葬费及488元可降解骨灰盒费用将全部免除。安葬于此的逝者资料将做成电子信息录入网上纪念平台,更加方便亲人祭奠。
据雨花功德园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园上万个墓穴中,生态葬安葬方式达三分之二,其中花坛葬、生态树葬占三分之一,壁葬等方式占三分之一。不仅经营性公墓,在南京,如今公益性公墓也在积极引导和推动生态殡葬。在城北一家公益性公墓园区里,记者看到,一处苍松旁,建起了数千个壁葬墓穴,用来安葬当地逝去的市民骨灰。
现状:目前南京各类节地葬只有总数的10%左右
据南京市殡改办负责人透露,南京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68亩,目前全市各类节地葬超过3万穴。只有主办方提供各种可能的节地性葬式,才能引导市民加以选择。
尽管南京到十三五末十多个经营性公墓中将不低于20%,但目前各类节地生态葬只有总数的10%左右,每年江葬人数更少,只有200多户。从这个意义上讲,南京要节地省钱“绿色殡葬”真正绿起来,还要努力。
探访:南京一些墓园“绿色殡葬”遭遇尴尬
南京一方面在提倡既简单环保,又节约土地和开销的殡葬方式,顺应时代要求的大趋势;另一方面却是众多逝者家属应者寥寥,“重殓厚葬”、“入土为安”等传统之风依旧盛行。
记者从南京几家大型经营性墓地了解到,目前南京每平方米墓穴价格,已远超商品房的均价,万元以下经营墓穴越来越难觅踪影。位置稍好的墓穴3万元起步。地段好的墓穴价格已过五六万元,甚至十几万。有的公墓除了普通墓位外,还有价格面议的墓位,一般起价20万元。即使是树葬,一般情况下,也要花费不少。有些公墓的树葬,就是将骨灰坛埋在树下,设置小墓碑,并未深埋骨灰,与推行树葬、化灰为泥的初衷不完全一致。
调查:“绿色殡葬”推行需改变传统观念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殡葬方式,将会使我们周围的青山绿水越来越少。无疑,绿色殡葬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逐步兴起并将主流化的模式。但是记者调查中,很多人对此并不太积极。更主要的是受几千年“入土为安”的观念影响,还有注重体面导致丧事“奢侈风”盛行。
“其实还是传统观念影响,厚葬才觉得对得起老人辛辛苦苦一辈子,”市民王女士坦言,如果老人的安葬太节俭,不光自己心里过不去,更怕别人说闲话。持此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虽然绿色殡葬的观念大家都懂,也都认同,但在实际中,却有很多顾虑。
对此,南京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认为,各种形式的节地葬、生态葬是必然趋势,关键是要改变大家对逝者“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和墓地对生者有福音的迷信思想。要改变这么多年的传统观念,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逐渐的引导。
据了解,今年2月底,南京市规划局已发布《南京市殡葬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按照规划,南京鼓励倡导生态葬节地葬,该市将构建现代殡葬体系,鼓励和倡导生态葬、节地葬,公墓将规定墓穴尺寸,非中心城区外的街镇鼓励设置公益性骨灰堂。
交汇点记者 卢斌
编辑: 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