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表彰会罗志军脱稿:落实政策重于制定

22.10.2014  14:33
  “落实政策比制定出台政策更重要。”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表彰大会上,省委书记罗志军脱稿讲了一段“插话”,“会前有关部门就是否要在这次会上推出一个政策文件调研时,我们听取企业建议,暂不出台新政策,而是对近年已出台的政策系统梳理逐一落实”。   确实,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企业普遍反映政策很好,但操作起来经常出现“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关键是有些政策落在腰上、膝盖上,没有落到脚上、地上。打通最后“一公里”,好政策才能更好地惠及民企。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130项文件编册逐一对照落实   最近,省经信委各处室经常接到民营企业的电话,询问相关政策文件执行中的细节问题。“上个月,我们梳理了2008年以来国家和省出台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一共130项,汇编成册送到部分企业。”省经信委中小企业综合协调处处长韩立春介绍,近期将在经信委官网开专栏,把这些文件全部上网,方便查询。 政策汇编只是抓落实的第一步。省委督查室相关人士介绍,从调研情况看,推进政策落实还存在一些不足:宣传解读不到位,特别一些优化市场环境、减轻企业负担的具体政策,影响到政策落实效果;个别政策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执行过程中缺乏操作性;一些地方配套资金未能及时足量安排到位,预期效应尚未充分发挥。近期,我省将重点督查一些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社会普遍关注的政策,按季督查、半年通报。   【亲历者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工商注册登记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以降低创业门槛。今年以来,我省在部分地区开展“先照后证”试点,但由于国家调整后的前置许可和后置审批目录尚未公布,全省整体推进遇到困难。江苏作为发达省份,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已联合36个省级部门梳理89个审批事项,哪些保留为前置许可、哪些改为后置审批正在细化。这些配套措施制定到位后,“先照后证”就能在全省铺开。 ——省工商局注册分局局长 蒋常彦   “营改增”释放最大红利   27万户企业减税210亿元   好政策既不能像探照灯一样聚焦少数,更不能将落实政策视为对企业的恩赐。“扩大政策的普惠性,营造一视同仁的环境,让符合条件的企业不打招呼、不找关系都能享受到政策阳光的普照,才能减少经济发展中的‘梗阻’。”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坦言。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减轻企业税负、释放现代服务业活力的重要举措。江苏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已有交通运输、邮政、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广播影视服务等10个领域纳入“营改增”范围,27.4万户企业减税210亿元。除了落实国家的“规定动作”,省里也在制定“自选动作”,为民营企业减负、“松绑”。 【亲历者说】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港口货物装卸,营改增前按服务业类别缴纳营业税,税率5%;营改增后按物流辅助类别缴纳增值税,税率6%,购买钢丝绳、垫木等捆扎材料时,可作为原材料项目抵扣一部分税额,这些原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60-70%。改革后税率虽增加1个点,但可大幅抵扣原材料购进税额,总体税负下降很多,仅上半年就减税24万元。公司用省下的钱给员工增加福利,一年下来平均每名员工能增加1.6万元福利。   ——常熟协创劳务有限公司财务经理 陆艳芳   法无禁止民资皆可入   “高大上”领域民企登堂入室   江苏每100元社会投资中就有68元来自民间资本,占比很高,但民营企业有更高期待——在金融、能源、基础设施等“高大上”的领域能否也有一席之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优化经济结构。”省经信委主任徐一平介绍,此前各级政府都出台过相关政策意见,但执行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故意设置隐形的准入门槛让民企看得见进不去,开放的领域“留肥让瘦”短期内民企难盈利。   “法无禁止皆可入”,已成当前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重要原则。今年以来,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我省出台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意见,近期将选择一批国有企业改为混合所有制企业,支持民营企业发起设立金融机构。   【亲历者说】 再过一段时间,全国首家专注于能源领域的金融租赁公司将在南京正式运营,发起者是协鑫控股集团。放在前几年,民企想办金融租赁公司很难,政策没对民企放开。能源金融租赁作为对银行的补充,主要开展设备等资产融资,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国家和省里都很支持这个项目,审批流程简化、时限大幅缩短,近期将引入省内民间资本和银行机构,共同服务江苏光伏、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发展。   ——协鑫控股集团董事长 朱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