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为江苏经济转型下了盘“活棋”
如果把经济转型升级比作一盘大棋局,营改增无疑是关系全局的一着活棋。营改增试点全面推开半年,为我省经济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从2012年10月启动试点至今年10月底,我省营改增纳税人由从试点初期的11万户增加到目前的118.27万户,减税规模达979.63 亿元,减税面超99%。4年多来,除了减轻税负,营改增打通了二三产业抵扣链条,激发了企业技术改造的热情。
数据显示,前10个月,我省国税收入中第二产业占比下降到66.1%,服务业税收占比提升至33.9%,比“十二五”期间增加7.7个百分点。随着税制改革不断深化,营改增带来的政策红利正不断显现。
完善税制 打通抵扣链条
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煤炭设备研发与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煤炭行业加紧去产能、去库存,公司设备销售一路下滑,生产经营日益严峻。2012年营改增在我省试点推行,让企业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时我们关注到大中型煤矿企业的辅助运输专业化技术服务,营改增后技术服务按6%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加上进项税额抵扣,使这块业务成了煤矿配套企业的‘新蛋糕’,而且通过技术服务可以扩大公司研发新产品试用的进度和强度,从而极大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董事长姜汉军回忆说。
“经过2年准备,公司调整产业结构,规避经营风险,将技术服务、辅助运输剥离企业,税率由原来的17%降低为6%或者11%,利润空间相对增大。全资子公司成立后,2014-2015年就为企业节省税金600多万元,以后每年预计节省税款400多万元。”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财务部主任季兴雷感慨地说。与此同时,随着营改增全面扩围,企业外购的人力成本可以进项抵扣,公司开始改变原来单一销售设备的模式,探索在售后服务中提供“一条龙”专业化服务,实现多元化经营。
据了解,营改增通过打通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激发企业将研发、设计、营销等内部服务环节从制造类主业中剥离出来,实现主业更聚焦、辅业更专业,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
拉动投资 促进技术改造
南通龙信建筑安装集团是一家老牌建筑企业,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新型建材的开发。1-10月,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6.38亿元,实现利润1.75亿元,正向绿色建筑企业快速迈进。
“营改增后固定资产可以抵扣17%,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信心。今年,我们已投入了1.1亿元用于PC等现代化预制装配,预计增加可抵扣税款1200余万元。”该集团董事长陈临新说。
由于今年将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纳入营改增,龙信集团生产的建筑构件可为下游建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带来进项税抵扣,目前已经收到较为可观的合同和订单。陈临新表示,集团将投资5-6亿元用于新型建筑技术的开发,扩大工厂化建筑构件生产能力,提前实现30%的建筑PC化率目标,领跑全国建筑行业。
据统计,营改增试点后,试点纳税人购进设备所支付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提振了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更新设备、扩大投资规模的信心。2013-2015年,全省服务业试点纳税人申报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447.19亿元,换算成投资额达3077.69亿元。此外,非试点行业从试点行业取得的进项抵扣为597.35 亿元,这意味着对下游相关非试点行业应缴税额的冲减,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和税收负担。
抱团取暖 小企业做大做强
1.48亿元!这是江苏明佳供应链管理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谁能想到,4年前,它还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货运公司,年营业收入不到500万元。
2012年10月,我省开始试点交通运输业营改增,由于存在11%和3%的抵扣差异,许多企业在选择运输公司时,更加倾向于选择较为大型的运输企业,以获得更高的运费抵扣。这对江苏明佳等小型运输企业的生存空间产生了挤压,企业运货量和利润空间下降明显。多次商讨谋划,江苏明佳主动联合宏昌、博客等3家小货运公司,全面整合客户、运力和场站资源,合四为一、抱团发展、由小变大,迅速完成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及时保住了客户和业务。
“4家企业抱团发展后,不但运营成本降低了,业务量也有了明显上升。”老总赖建明介绍,合并当年,营业收入大大超过了原来4家公司总和,去年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几乎是合并前的5倍。按照前三季度的增长态势,预计今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2亿元大关。“更惊喜的是,得益于‘营改增’抵扣效应,我们的税负不升反降。” 赖建明直言,这让企业在购置新车、拓展业务方面,也更有底气了。
“取得充分的抵扣项目是企业整体税负下降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倒逼企业合理调整创新运营模式,进一步加强发票管理,细化会计核算要求。一方面激发企业的经营活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诚信经营。”省国税局货物与劳务税处处长夏敏表示。(通讯员 苏国穗 江苏经济报记者 朱梦笛)
2016年12月8日《江苏经济报》A2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