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艺大师助阵金秋菊展种菊 工艺接班人难寻
400多种菊花争奇斗艳
10月23日下午,盐城晚报记者来到通榆河西岸义务植树基地的菊花基地,园林工人正将大棚内的菊花装车,运往人民公园,进行金秋菊展的布展。
“这个菊花基地是去年建设的,今年是第一年出花。”郑志华介绍,菊花基地占地20多亩,现培育了400多个品种、两万多盆菊花,是目前盐城最大的菊花基地。
盐城晚报记者看到,2万多盆菊花争奇斗艳,主要是黄色、白色、粉色、红色、绿色等各种色系的菊花。不仅有各种传统秋菊,更有双色、绿色、间色等市场稀有品种菊花。
“其实,菊花的颜色有数百种之多,黄的不稀奇,绿的、黑的才有趣。较为特别的一种菊花呈黑紫色,它的名字是墨荷,是中国的传统名菊。”郑志华说,墨荷被称为世上“最黑的菊花”。初开时,花色紫红,不露花心;日晒敞开后,花色紫中透墨,黄色花心外露,加以绿叶衬托,如墨色荷花亭亭站立墨池。
谈起鉴赏菊花,郑志华说:“不同品种的菊花鉴赏方法不一样,主要是以根粗、花大、叶茂、色艳、棵矮为标准,符合这五个特点的为优。”
弄菊为乐,从门外汉到菊艺大师
郑志华今年57岁,26岁的时候被分配到人民公园草菊花组,负责养护草花、菊花,在此之前,他插过队、当过兵,从未接触过园艺,十足一名门外汉。 “刚进人民公园工作时,对种花一窍不通,只能跟在老师傅后面学习。”郑志华回忆,学种菊的第一件事就是认品种。“辨认菊花的品种一般看叶子,叶子大小、脉络粗细,仔细看会有不同。”挖土、扦插、上盆、浇水、施肥、修枝……老师傅教得认真,郑志华学得带劲。
除了跟着老师傅学习,郑志华也会到其他地方参观学习,“开封、南通、天津、石家庄等地,只要是养菊有名的地方,大多跑遍了。”对郑志华来说,更多的是自己摸索。“多看种菊方面的书籍,肯花工夫,逐渐也就开窍了,菊花也养得越来越好。”郑志华说。
“家里三盆菊,不能在外过一宿。”郑志华用这句话来形容养菊的不容易。要培育出好菊花,除了细心和耐心外,还要掌握好养菊的节令。“花也是有生命的,100个品种就有100个脾气。”郑志华说,“菊花需要每天盯着,每个品种的菊花,习性还不一样,有的喜欢大水,有的喜欢小水,有的喜欢阳光,有的则需阴凉,有的要用淡肥,有的要用重肥,这些都需要弄清,按照不同的习性来培育菊花。比如绿牡丹,放在外面淋雨,高温一蒸就会死,必须在淋雨前端回来。”
养菊要耐得住寂寞清冷
菊,花之隐逸者也。而郑志华的菊艺大师之路,也是从寂寞清冷中走来的。“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郑志华这样说养菊。
菊花培育基地从人民公园搬至通榆河旁的义务植树基地后,每天早上六点,家住人民公园附近的郑志华就开电动车到菊花基地,来回要一个半小时,有时候中午不回去,就待在菊花基地侍弄菊花, 365天,几乎一天没落下。
多年来,郑志华培育的“金缕流霞”、“巧堆腊雪”、“黄河”等数十个作品,先后在国内菊艺大赛中获奖。去年11月份,他被中国风景园林协会评为“中国菊艺大师”称号,也是盐城唯一获此殊荣的园艺大师。
郑志华何以坚持了30多年?答案郑志华自己也说不清。“就是爱好上了,一开始是因为工作,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的,扎进来就离不开了。”
如今,说起菊花品种,郑志华如数家珍:“这是秋季晚红、这是金背大红、泥金豹、墨荷、绿牡丹……名字带‘国华’字样的,基本是日本品种,这里很多都是国外引进的品种。日本菊花的特点是花朵大;欧洲菊花植株高,但花朵小,适合作切花用。”
“国内的香菊品种有两种,一种是黄香梨,一种是梨香菊,这两种菊花特点就是芳香浓郁。”郑志华略掰含苞待放的“黄香梨”花朵,果然香气浓郁。“梨香菊”是传统名贵的香菊品种,郑志华上个世纪90年代曾培育过,可惜如今在盐城已经失传。
种菊工艺后继无人,想收徒弟传手艺
“盐城人素有赏菊传统,一年一度的金秋菊展也成为盐城市民的传统盛事。”郑志华说,盐城园艺部门也一直很注重菊花培育,政府部门、企业、苗圃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最多的时候,盐城菊花品种达到了600多种。”
“以前菊花培育场所就放在人民公园里,地方小,培育几千盆花就算多了,大多数只能露天摆放,碰到灾害天气,菊花即使养活,也养不好。”郑志华说,1998年一场大水,露天的很多菊花因抢救不及被淹死了,盐城菊花品种也是锐减。多年心血毁于一旦,郑志华如今说起仍是心痛不已。
去年起,市园林管理局投入百万元,建设了菊花基地。“现在,由于部门、政府重视,菊花的品种逐渐恢复。虽然今年雨水多、阴雨天多,但种植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2万多盆菊花长得格外的好。”
盐城菊花品种在郑志华手里枝繁叶茂,但让大师遗憾的是,自己要退休了,却难觅接班人。30多年来,断断续续也有不少学生跟在郑志华后面学种菊,但大多时间不长。“大多受不了种菊的苦,也挣不到多少钱,所以都转行了。”郑志华遗憾地说。
如今,菊花基地里懂养菊的,就郑志华一个人。郑志华说,每年的菊花展成了盐城的传统盛事,应该培养继承人,将城市名片做好。“听说市园林部门已经有意要招大学生来学习菊艺,希望能将菊艺传下去。”
编辑: 王高峰、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