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慌!合格的余粮敞开收
连续阴雨,又逢下雪。一转眼就是冬天了,田头稻谷仍收割困难。11月25日,记者在对盐城部分地区的秋收调查中发现,今年收割、播种、卖粮等环节,由于极端天气以及市场粮价走低、国有粮库仓容紧张等因素影响,广大粮农正遭遇“极地寒冬”。特殊年景,如何让农民卖粮不难,也成为检验政府智慧的一道考题。
收割推迟,播种又错过农时
11月25日,小雪加雨,成熟的稻穗齐刷刷趴在没过脚面的雨水里。盐都区秦南镇南环村农民纪香龙眉头打结:“哪年见过下雪天稻子还没收的?这年景30年不遇。”纪香龙家1100亩水稻,至今颗粒未收。“今年水稻成熟晚10多天,又遭遇连续阴雨,现在雪上加霜,不知要在田里泡到哪天?”
有近忧更有远虑。阜宁县种粮大户周铁5000亩收了1000多亩,但最让他揪心的却是播种。“错过农时就错过一季。我有12台机器,仅烘干机就有8台,只等天气转好,机械下田,4000亩一周就能收完,但麦子播种被耽搁了。”周铁说,往年此时麦子正出苗,现在收割延误,小麦播种至少推迟一个月,生长期也跟着被压缩。眼下气温骤降,麦子能否出苗、会不会被冻死还是未知数,“明年肯定减产。”在建湖等地,记者发现,一些农民为抢时间,选择在稻田套种麦子,但阴雨多,稻麦共生期长,加上收割还田几次“折腾”,将来苗情质量可想而知。
“等天收”风险大,如何才能减少极端天气对收割产生的影响?建湖县粮食局局长姚国军认为,国家提出藏粮于技,要根本解决问题,可从改良稻麦品种及改变耕作方式上入手。“盐城有稻麦品种三四十个,可从中优选一些品质好、成熟期错开梅雨季等极端天气的品种,减少‘烂场’。同时,推进机插秧机播种等耕作方式,加大联耕联种力度,将粮食生长期相对统一稳定,尽量踩在有效农时的节点上。”
无法烘干,农民只得低价卖粮
稻子迟迟无法收割让农民如坐针毡,而已收割的农民同样坐不安稳。在盐都区龙冈粮库,雨中长如龙的稻堆正盖着油毡布。粮库负责人严斌告诉记者,周边农民没处晒谷,来借场地,但这天不要说暴晒,连阴干都难。
无法烘干,没有晒场,这些短板在今年秋收中尤显突出。射阳县海河镇烈士村一组农民陈德佩由于缺少烘干设备,不得不将18万斤刚收好的稻子卖给米厂。拿着19.8万元卖粮款,陈德佩很无奈:“如果烘干再卖,每斤能高出两毛。”
相比陈德佩,盐都区郭猛镇护西村二组陈鹏顺比较幸运。“今年没有烘干机,田就没法种了。”今春,陈鹏顺花11.8万元买了台烘干机,其中政府补贴4.6万元。有机器还有自建仓库,目前老陈300亩水稻已收割250亩,烘干后颗粒归仓。射阳县临海镇六垛村沈如正承包4000亩地,一口气买了16台烘干机,日烘干50万斤水稻。在沈家仓库内,三个大粮囤就是300万斤。“没有这些设备,哪有底气包这么多地?”这几天,沈如正的烘干机正日夜不停为村民服务。
能烘干却无足够的堆放场地,同样是瓶颈。为此,许多农民不得不将稻谷田头贱卖,一些大户也选择即收即售。“哪里盘得起?送去烘干再借场地,别的不说,人工费就不少!”射阳县种粮大户孔兆春坦言。
糙米多入库难,品质成关键
“品质中等的稻子去年每斤能卖1.4元,今年降了近两毛。这对我们上千亩的大户来说,就是个大数字。”纪香龙认为今年市场谷价“太低”,希望能将粮卖给粮库。
今年,国家托市收购三等粳稻为每斤1.55元,市场价1.4元左右,明显的价差使得农民到托市点售粮呼声较高。盐城市粮食局局长崔成富说,国际市场粮价低,国内粮食库容紧张,构成了今年特殊年景。盐城今年预计国有企业收购66万吨,而现有仓容38万吨,加上提前轮换腾空3万吨,目前缺口25万吨。各级粮食部门正想方设法增仓容,不惜亏损轮出储备,积极向上争取将民营收购企业纳入托市收购库点。
采访中,许多粮库负责人表示,他们最担忧的不是库容,而是稻谷的质量。除了14.5%的水分可以放宽一个百分点,不超过1%的杂质及2%的谷外糙米的标准是今年的硬杠,卡住了不少粮农。“国家对谷外糙米的含量严格控制在2%以下,而实际上70%的粮食不符合这一标准。”崔成富说,今年粳稻稻穗粒大饱满,特别是淮稻5号等出米率高的品种,子粒外壳暴晒后极易开裂,而机械化收割、水泥地翻晒的摩擦、烘干温度难控制等因素都会导致谷壳裂口。据抽样调查,全市谷外糙米含量小于2%的仅占20%,一般都在4%左右,这些在委托库点都无法收购。
由于不同等级粮食需分仓保管,今年紧张的库容使粮库无法保证三等以下稻谷的收购,“但对三等以上合格粮,粮库会敞开收购。”崔成富提醒,秋粮收购至明年1月底结束,广大农民切莫慌张,关键要把粮食整理好,也可与粮食部门预约上门初检,确保粮食合格后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