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英国拟靠机器人技术助力“智造”未来

16.11.2015  16:10

  新华网伦敦11月15日电(记者张家伟)在全球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需求带动下,一些新兴技术成为焦点。英国就着眼机器人技术,正全力整合产学研资源,争抢未来制高点。

  两年多前,英国政府就列出包括机器人和自控系统在内的“八大科技领域”,并进行重点支持。在政府带动下,机器人技术领域已形成学术研究机构与企业良性互动。不过在人才培养、标准和法规制定等方面,也有不少待解难题。

     整合资源

  英国政府下设的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近期成立了“英国机器人和自控系统网络”组织,统筹规划机器人技术方面的学术和科研核心资源,促进院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展开合作,加速前沿技术实用化。

  据这一组织介绍,英国政府近期加大力度,通过多种形式为从事机器人技术研发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资助创建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学术研究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和开发设施。

  通过长时间积累,英国许多院校目前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已形成一定优势。仅帝国理工学院一家,就有多个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实验室和科研中心,涵盖传感器、人工智能、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等,并且英国高校普遍注重技术孵化以及市场对接,与企业的合作成效明显。

  例如,帝国理工学院与英国知名家电企业戴森公司联合成立了机器人技术实验室,主要开发三维机器视觉与感知技术,让新一代机器人能看得更清、反应更快,适应更复杂环境。

  相关技术已帮助戴森公司研发出高度智能化的家用吸尘机器人。另一方面,这种合作也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科研方向,形成良性循环。

  英国发明家、戴森公司创始人詹姆斯·戴森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英国开发机器人技术的核心优势追根溯源还在于其优良的大学教育体系,这里有许多世界顶尖的大学,科研人员拥有开放与创新的思维方式。

  在政府推动下,包括设菲尔德大学、爱丁堡大学、利兹大学等也开始整合各自资源,共同设立涵盖多学科的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

  设菲尔德大学机器人技术中心主任托尼·普雷斯科特说,英国在机械加工、电子及计算机科学等众多工程技术领域本身就有深厚积累,为发展机器人技术奠定了很好基础,使英国在人机交互、自控系统等多个相关技术领域处于世界前沿。

     多重挑战

  尽管优势明显,但英国的机器人产业仍面临许多挑战,其中包括人才、资金以及市场接受度方面的短缺等。

  英国政府下设咨询机构“机器人与自控系统专门小组”去年发布的机器人技术国家战略报告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英国在工程技术领域需要每年新增10万相关人才,而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则更高。

  报告还说,如何保证这些人才在院校和企业间顺畅流动,也会影响英国机器人技术产业的发展。

  戴森说:“我们需要鼓励更多人去学习软件、电子以及机器人方面的工程技术。这些还是相对新兴的工程领域学科,为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我们需要更多有创造力的人才。现在对这类人才的争抢非常激烈,这意味着一些公司因为人才不足而无法加速推进他们的研发项目。

  他还说,如果能为那些愿意学习这类工程技术的学生提供更多帮助,免除他们的学费,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不足。

  普雷斯科特也指出,相关工程领域的人才缺口比较大,英国高校已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整,但还需要在各级别教育体系推出新措施鼓励相关人才培养。同时,英国各界需要展开更多对话,探讨机器人技术给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的潜在影响。

  不管是来自企业的戴森,还是来自学术界的普雷斯科特,都认为目前另一个主要挑战在机器人技术的测试以及寻求市场合作方面,相关法规和设施建设上还需要更多政策和公众支持。

  戴森说,将机器人技术商业化还存在许多法规上的障碍,特别是在无人机和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如果我们想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就要为机器人试验创造更友好的环境,自动驾驶汽车如果不放在真实的道路上测试根本不可能实现商业化,因此政府今年放宽了这类测试的规定确实是个好事”。

     寻求突破

  为实现突破,机器人技术国家战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进一步理顺各类政府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的方式和渠道,以促进创意、人才等更快地在产业发展各阶段形成互动;在政府层面成立领导机构对产业发展进行审视并给予规划意见;在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制定上与业界各方展开更多对话;与国内外投资者加强沟通合作,让他们了解英国在这方面的积极意向。

  鉴于中国和英国已在核电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业界也普遍看好两国在机器人产业的合作前景。

  普雷斯科特说,英国在机器人设计和操控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中国则有不少公司能制造高标准的机器人产品,双方合作将给这一领域的发展带来很大推动力,同时两国也能通过院校学生交换项目、访问学者等方式加强这一领域的交流。

  戴森也认为:“两国在包括机器人技术在内的众多工程技术领域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