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炳添期待世锦赛再进10秒:9秒99肯定不是极限
资料图:苏炳添。中新社发 张家瑞 摄
田径是公认的“运动之母”,最全面地代表了人类基本素质。1896年成为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比赛项目以来,田径项目一直是奥运会中当仁不让的“第一运动”。在田径项目中,跑、跳、投是最基本、最核心的构成项目,也跟普通人密切相关。
□综述
运动之母之称绝非虚名
田径是径赛、田赛和全能比赛的统称。以高度和距离长度计算成绩的跳跃、投掷项目叫“田赛”;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北体大田径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姚国强介绍,田径运动的核心构成项目是跑、跳、投,它代表的是人类最基本的身体素质——速度、耐力、力量。“之所以称田径是运动之母,是因为田径中的跑、跳、投是运动的基础。比如说三大球,仔细分析都离不开这三个要素。足球需要运用的,就是最基础的跑、跳、投。篮球也是,跑动、跳跃和投篮。伟大的篮球运动员乔丹,他就具备了一个优秀田径运动员的素质。再比如排球的跳发球,就和标枪的最后出手非常相似。”
在体育界,田径有着无可比拟的历史地位。这些产生于人类最原始生产协作的基础项目,象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最早的古代奥运会里,田径就拥有多达24个项目。很多运动项目的起源,都源自人类文明的发展。比如著名的马拉松跑,来自希腊士兵传递喜讯,而跳远、投掷等项目更是来源于人类生产劳作本身。
成绩好说明普及工作好
正是因为田径运动在体育界的特殊地位和价值,也是中国向体育强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多次强调,中国要想成为体育强国,田径项目必须实现突破。
“这是毫无疑问的,体育强国的意义,就是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提升,就意味着田径项目必须实现普及。”姚国强表示,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就是普及和提高,如果田径项目得到很好地普及,自然就能够在最高的竞技层面得到体现,“发展田径运动,目的并不是说要在奥运会上夺得多少金牌。但反过来,保持在奥运会上出好成绩,证明我们的普及工作做得好,证明我们在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和健身上做得好,这才是体育强国”。
姚国强认为,美国是公认的体育强国,也是田径强国,但在田径的推广上,美国并不见得投入很大,因为像美国这样的体育强国已经实现了良性循环。
“一代代地发展,让美国成为体育强国。美国从孩子开始,就占据了身体素质上的优势。反过来,这些基本身体素质推动了美国其他项目的发展,无论是篮球、橄榄球或者是其他项目。比如他们有很多孩子可以跑进10秒多,除去最优秀的几个进入田径训练,剩下的孩子会去从事篮球、橄榄球等其他运动。”姚国强表示,推广普及田径项目,让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才最终体现体育强国的价值。
□训练
把枯燥的田径变有趣很重要
张春明是昌平区大东流中心小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常年担任昌平区学生运动会的裁判工作,平时在学校经常会带着孩子练田径,“每年我都参加区运动会的裁判工作,我自己又特别喜欢田径,所以领导觉得我更了解这个领域,让我带着孩子练练”。
对于四五年级的孩子来说,田径远没有足球篮球对他们的吸引力大,甚至有些枯燥。怎么能提起孩子的兴趣,成了张春明最大的课题,“孩子们对跑步的兴趣不是特别高。当然,还是有一些孩子喜欢跑,愿意跑的。其实,田径场上的那种冲击力、爆发力和无限挑战的感觉很容易感染人,我觉得我就是要把自己被田径场感染的那种感觉,让孩子们也体会到。我有时会给他们介绍世界著名的运动员,让他们看看这些人能跑多快、跳多高,久而久之孩子们也觉得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
每天下午的大课间活动,张老师都会带着孩子们跑跑跳跳,因为不是专业队的训练,张老师的训练也不是特别严格,“本来就比较枯燥,所以不会让孩子们定数定量跑,都是比较轻松的项目,也会做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准备活动”。
张春明告诉记者,跑步除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心肺功能之外,更锻炼了孩子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练习跑步,除了教他们正确的方法避免受伤外,更多的是需要坚持。耐力是一方面,还有思想上的坚持。这项运动更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足篮专项训练以田径为基础
大东流小学的足球项目一直开展得很好,张老师觉得体育的项目都是相通的,“我们好多练田径的孩子都喜欢足球,一些练足球的孩子也因为跑步喜欢上了田径。我们在训练中,也经常会让孩子们去踢球,提高兴趣,孩子们都特别愿意”。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老师认为,不管是足球还是篮球项目,都和田径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足球队训练中最基础的热身是跑步,提高耐力的方式也是跑步,对于速度和反应的训练会选择冲刺跑、折返跑等等。对此,日坛中学东润分校的绳寅老师认为:“良好的心肺功能不管是对中学生还是对运动员,都是有益的。以篮球为例,篮球需要的是往返急停急启的快速跑能力,所以我们训练时会针对项目来选择专项练习,比如篮球会有高抬腿跑、小步跑、车轮跑、双脚跳等。”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中考时将会面临体育加试,而其中一项就是耐久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部分孩子耐力不好、怕苦怕累,不愿意练习这个项目。绳老师介绍说:“如何提高耐久跑的成绩是需要一个阶段才能达成的,需要将专项练习和耐久跑的训练方法进行合理搭配,最终才能达到提高成绩的效果。跑的素质提高了,别的项目的成绩自然也就会提高。另外,我们会通过增加跑步的趣味性来缓解跑步给学生们带来的枯燥感,比如以游戏或者比赛的形式,再加上老师的激励让学生认识到跑步的重要性,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声音
发烧友
陈妺 :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什么重要
北京体育广播的主持人陈妺,是一名资深田径记者,为了能更好地报道田径,她从一年多以前开始练习马拉松,现在有一个专门教跑步的栏目。陈妺认为,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运动,才能报道出更鲜活的内容,并且把有用的经验分享给跑者。
“我采访了7年的北马,很多选题做过了,觉得不太生动了。但是要想再深入一点,就得亲身去经历。”陈妺表示,一开始练马拉松纯粹为了工作,她找了两名教练,一边练习,一边做了个怎么跑北马的节目,每周一期。“因为这个契机,让我真正了解了跑步的人是怎么跑的、为什么跑,感受到跑步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改变。有些跑友认为,跑步能实现另外一个平台,跟其他人不一样的平台。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跑步的原因。就跟运动员一样,发现了自己擅长的方向,才能持之以恒。”
陈妺表示,当自己完整地练习马拉松后,才知道应该告诉跑友,让他们练习什么,“有一次我练习体能,有些低血糖,开始打哈欠出汗,后来耳鸣我也没注意,结果晕倒了。有了这种经历,我发现,当跑友出现问题时,身体都有预警,需要知道什么时候该停”。
现在每到北马,陈妺就会拿着录音笔,边跑边采访,本来是为了工作,可当自己练习起长跑后,她也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这项运动。
跑团
孙英杰:初学者可以从快走练起
作为孙英杰长跑俱乐部的创始人,前亚洲冠军孙英杰已经在全国开了几个分部,接收喜爱跑步的学员。她认为普通人应该从基础做起,循序渐进,这样才会慢慢感受到跑步的魅力。
孙英杰在运动员时代曾是亚洲冠军,习惯了高强度训练的她,并不会对一般跑者套上运动员的标准,“我觉得跑步首先是让一些不经常运动的人去接触运动,让血液循环变好,骨骼更强壮,一旦身体动起来,整个人状态也就不一样了。知道运动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是很重要的,千万不要上来就盲目地想跑得很快,否则一开始就会很受挫。这需要专业训练,去慢慢地、合理地刺激,混合性地去跑步,身与心才能得到良好的锻炼”。
孙英杰表示,初跑者认为跑步很难,很多时候都是没规划好,一开始就给了自己太高的目标。“如果没跑过,可以先进行15天的快走、慢颠,让身体动起来,让身体有一个很好的适应。一个月之后,就可以用8分、9分的配速去跑,等到习惯了,你会爱上这项运动,因为那个时候不跑你就会不适应。”
□备战
百米和4×100米目标进决赛
田径世锦赛临近,中国短跑队正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进行最后的备战。据悉,中国短跑队希望在世锦赛上有所突破,即盼望着百米与4×100米接力都能进入决赛。“田径包括40多个小项,短跑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为何能引起外界如此大的关注?主要就是它代表激情与速度,在短短的时间内容易让人热血沸腾,也因此更受体育迷关注。”国家田径队教练黄河说道。
在结束了各自的比赛任务后,7月份中国短跑队的各路人马在北京集结。在强化各自百米训练的同时,张培萌、苏炳添与几位队友也在强化4×100米接力项目的训练。去年亚运会上,由陈时伟、谢震业、苏炳添和张培萌组成的中国队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卫冕,让小伙子们精神大振、信心十足,他们的目光早已瞄向了北京田径世锦赛。
从世锦赛的报名来看,张培萌与苏炳添将角逐世人关注的百米大战。而4×100米接力,将由张培萌、苏炳添两位名将领衔,辅以吴志强、陈时伟、莫有学、梁金胜。值得一提的是,莫有学与梁金胜两名年轻选手都不到20岁,代表着中国短跑的未来。“与百米一样,4×100米接力,全队的目标也是争取进决赛。而让年轻选手在家门口征战,更主要是让他们感受一下大赛的气氛,为以后征战国际大赛积累经验。”田径队一教练说道。
苏炳添期待世锦赛再进10秒
从目前的训练情况与状态来看,苏炳添无疑是中国短跑队中在世锦赛上极有望带给大家惊喜的一位。“目前正在调整状态,巩固技术水平,很想在22日开打的田径世锦赛上再次突破10秒大关。”展望世锦赛,略带腼腆的苏炳添目光坚毅。而他自己,也想成为中国田径界的榜样人物,“希望以后有人谈及100米时,能够想到苏炳添,进而能够给大家带来榜样的力量。”
谈到在家门口征战世锦赛,苏炳添坦言先别多想,能正常发挥出平时的东西,顺利完成比赛就够了。不过展望起在鸟巢比赛的一幕,苏炳添还是有些眼里放光,“估计到时肯定会坐满观众,一想到那场面就容易兴奋”。
过去一个月,苏炳添和队友加强了男子4×100米接力项目的练习,特别是他和张培萌之间的交接棒环节,目前处理得比较好,完成得比较顺畅。苏炳添表示,中国男子4×100米接力在本届世锦赛上的目标是闯进决赛。
当被问到有没有给自己制定一个极限,苏炳添坚定地回答:“人的极限是无限的,9秒99肯定不是我的极限,我还会继续努力。其实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无穷的,只要坚定地走下去,就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最佳成绩。”
京华时报记者毛烜磊郑楠周磊张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