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破获首例“关键词”诈骗案 涉案金额近亿元
新华报业网讯 遇到问题怎么办?输入关键词,上网搜一搜。为了让用户在搜索时先看到自己的产品和形象,“关键词”背后的商战由来已久,但现在它还成了“投资”热门。1月13日,苏州警方通报了省内首例“关键词”合同诈骗案的告破情况。
2013年至2014年8月期间,苏州公安局工业园区分局先后接报30余起“关键词”诈骗警情。经查,苏州创荣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可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网络关键词买卖为名,实施合同诈骗,至今已有27个省的1500余人受骗,涉案金额高达近亿元。
受骗者王某曾注册过一个名为“苏州房地产”的关键词。2013年5月,他接到创荣公司的电话,对方称他持有的关键词被买家看中,愿意出价100万购买。但买家要求王某完善关键词配置,包括制作APP客户端、诚信认证、注册有关域名、微淘通、点商城等项目,并由第三方创荣公司负责相关事宜。王某深信不疑,截至2014年3月,他共向创荣公司支付了486000元。但此时买家突然反悔,创荣公司却以“当时为王某介绍生意的业务员离职”为借口拒绝退款,王某方知被骗。
截止到目前,苏州警方已冻结涉案公司及个人账户24个,逮捕犯罪嫌疑人24名,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64人,取保犯罪嫌疑人80名。苏州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陈习伟介绍,当前市场上有不少网络公司声称可提供多个平台的“关键词”注册和维护服务,代理商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网络公司依法成立、手续证照齐全,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如果已经购买了关键词,又接到类似的电话,极有可能是个骗局。”
据了解,“关键词”确实对企业在网络上树立和推广品牌意义重大,不法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虚构出愿意高价收购的买家诱骗关键词持有者。事实上,“关键词”作为新一代的互联网资源,在市场中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经营模式,也欠缺系统规范的管理途径,建立在小众搜索平台上的关键词几乎没有什么商业价值,即使是较大的搜索平台,投资也要谨慎。不少被害人以投资为目的持有“关键词”,投机心理明显,而安全和防范意识较差,最终被犯罪分子蒙骗。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孟旭
编辑: 金勇、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