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调查:六成被一埋了之
近日,一份来自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调查”令人心惊:近六成的病死畜禽没有经过处理就被就地掩埋,甚至有养殖户直接丢弃,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一埋了之威胁生态安全
国家统计局苏州调查队工作人员介绍,近期他们对苏州22户规模养殖户的病死畜禽处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就地掩埋的有13户,占59.1%;找专人拖走的有6户;沉入沉尸井中的有2户;有1户直接把病死畜禽丢到无人处。这意味着,近六成的病死畜禽被养殖户“一埋了之”。
苏州市农委畜牧兽医处处长钱影新介绍,苏州本地生猪养殖量只有100万头,病死畜禽的处理仍以就地深埋为主,辅以沉尸井和焚烧炉集中处理。去年,苏州市出台意见,规划在8个区、市各建一个病死猪无害化集中处理厂,目前相城区、吴江区已经投入试运行,吴中区年底前也将投用。
农业专家介绍,病死禽畜可能携带能够让人致病的危险病菌或病毒,处理不当,会通过空气、水、粉尘等介质传染给人类,导致人类传染性疫病的流行,危险性比较大。我国目前对废弃畜禽的处理主要有深埋、焚烧、直接堆肥等方式,但均有明显弊端,一定程度上仍会造成土壤、地下水、大气等生态环境的污染。
为了避免私自屠宰、转运、销售病死畜禽情况,去年,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强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
去年12月,扬州市首座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中心在高邮建成试运行。按照设计能力,每12小时可处理病死畜禽约10吨,不仅可以满足本市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需求,还能承担周边城市的畜禽无害化处理。然而,记者从中心了解到,自去年12月份试运行至今年9月底,该中心实际处理水平与规划处理能力之间有较大差距。
无害化处理难在回收
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方面,江苏走在全国前列。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意见》,建立起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批复15个无害化处理建设项目,建成无害化处理场5个,在建8个。
“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江苏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记者从省农业部门获悉,一种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高温化制+生物降解”技术已在江苏落地,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全过程没有任何污染,而且还能产生有益的副产品。该技术在沭阳、高邮等养殖大县试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基层反映,病死禽畜无害化处理的难点目前主要在于回收。扬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杨安龙介绍,高邮的无害化处理中心经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已与周边乡镇的28家规模养殖场及当地2家生猪屠宰企业达成协议,按照约定价格回收病死禽畜。但因为缺乏强制性约束,并不能保证病死禽畜100%被送进处理中心。
太仓市一位生猪养殖户告诉记者,苏州市从2013年起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进行补贴,每头补贴100元,但像他这样的散户没有补贴。“没有钱,还得自己送过去,干脆就地找个地方埋了,省事。”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缺乏强制性约束和政策性激励,养殖户处理病死畜禽的随意性很大,特别是散户,随意丢弃和随意深埋的行为普遍存在。
技术创新可望“变废为宝”
如皋市搬经镇严鲍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姚建明是村里的养殖大户,常年存栏生猪和种猪在两万头以上。老姚介绍,在他的猪场,每年病死猪数量大约有1500头左右,如此多的病死猪,老姚却并不烦心。他告诉记者,猪死了,村里的分片兽医就会上门,帮助养殖户把病死猪送到镇上的收集点;市里的无害化处理中心有专门车辆把病死猪从各个收集点统一拉到厂里进行无害化处理。养殖户只需凭兽医填写的联系单、身份证和粮食直补一卡通,就可以到收集点登记领取补贴。“全程都挺顺畅,没什么障碍。”老姚说。
这就是如皋在全省率先建立的“户申报、站受理、镇集中、场处理、所监管、市补助”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六步法”。如皋市农委副主任张益群介绍,今年,该市投资近50万元建立了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信息监控平台,覆盖全市14个镇(区、街道)、19个收集点以及市无害化处理中心,确保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率100%。
机制的完善,给病死畜禽找到了一个出路;技术的创新,则有望衍生出一条“变废为宝”的新产业。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小龙博士告诉记者,其实禽畜身体组织本身是很好的生物资源,处理后可以形成有机肥和油脂类物质,后者可以用于制成肥皂或生物柴油。政府如果能够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利用价格杠杆鼓励养殖户主动将病死禽畜交给处理中心,将能扩大禽畜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的覆盖面。
看来,破解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难题,关键还是要建立科学、严密的收集、处理和监管体系。
(马薇 张晨 付奇 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