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民政:严守信访底线 创新信访机制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民政局始终将信访工作作为建设现代民政和服务民政对象的重要抓手,不断强化全市民政系统对信访工作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夯实各级信访工作责任机制。
健全机制体制,形成有力抓手
苏州市民政系统各单位均把信访工作纳入年度工作,在理顺职责分工的基础上,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狠抓时间节点。苏州市民政局、常熟市民政局、吴中区民政局专门成立以局长担任组长的信访工作领导小组;高新区建立区民政局、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民政信访联动工作机制;张家港市民政局、昆山市民政局、吴中区民政局分别将信访工作纳入局内部绩效考核管理指标范畴,有效提高了信访工作的行动力和针对性。
落实“三项制度”,形成信访体系
围绕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约访制、会商机制和领导包案化解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如苏州市民政局出台了“群众来访接待办理工作办法”“信访工作应急预案”等,制定了“信访工作手册”;昆山市民政局出台了“信访处理工作规程”“信访主接待制度”。
加强信访值班常态化。苏州市民政局专设信访接待室并配备相应安全设备,在设立局领导接待日的基础上,每周五还安排各处室工作人员轮流到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民政窗口值班;昆山市民政局信访办主任每月到信访局值班;常熟市民政局完善信访接待室建设;吴中区民政局、相城区民政局也分别设立了领导接待日;重要节点时,各县市区民政局均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加强信访态势稳定化。各县市区积极推进法定分类,建立信访投诉请求法定途径分类清单,以标准化推动信访维稳态势的总体平稳与可控,苏州市民政局、吴江区民政局、高新区民政局等均对照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完成信访投诉请求法定途径分类清单制定。
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实效
苏州市民政局、张家港市民政局、昆山市民政局、吴江区民政局均建立了法律顾问参与信访接待制度,聘请当地律师事务所直接参与信访事项的处理,确保信访事项在处理上依法合规,强化法治思维,引入法律顾问参与民政信访接待。保障信访人的合法权益。
苏州市民政局、高新区民政局结合“三访三促”活动,变上访为下访;张家港市民政局制定《张家港市民政工作政策文件汇编》,并结合民生保险、低保救助等方面制定惠民宣传单;常熟市于2015年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中国梦·民政情”民政政策文艺下乡活动,生动形象地向广大群众解读民政政策;昆山市民政局实行领导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定期和不定期下基层送服务,班子成员每年下基层不少于60天,中层干部不少于30天,一般干部不少于20天;吴中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成立了老兵心灵驿站,为参战老兵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
全市民政系统通过12345便民服务、寒山闻钟、政务微博等网络信访平台,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把握重点信访信息,提升信访应对的及时性和针对性,苏州市借助“互联网+”,精准掌握实时信访动态。苏州市本级、昆山市还启动了阳光信访系统,扎实推进信访信息共享化和监督督查常态化。
昆山市民政局全面开展“一张笑脸相迎,一声问候请坐,一杯茶水解渴、一片热心办事、一声再见送行”的“五个一”文明接待,力求群众舒心放心,提升群众满意度;高新区民政局全面实行“五个一、六个包”工作法,即一名领导、一个专人、一线联动、一个方案、一段时间,包接访见面、包掌握情况、包解决问题、包教育疏导、包人头稳控、包应急处置。
化解积案难题,打造“一盘棋”格局
针对民政信访积案问题复杂、历史遗留积案多、化解难度大等特点,苏州市民政局与各县市区上下联动,形成全市民政信访工作“一盘棋”格局。各县市区普遍采取重大节日走访慰问活动,进一步化解信访难题。针对原四号工地部分民兵民工因矽肺病检查治疗及生活困难引发的集体上访事件,苏州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卫生、人社等部门积极协调,相关区及时采取措施,如姑苏区制订“信访维稳工作方案”,连续一年每月定期开展“一把手”接访座谈,主动听取诉求,积极协调解决,对部分优抚对象病故后由区双拥办组织参加吊唁;相城区实行包干责任制,针对区级对象和其他重点对象分别包干,落实责任人,培养内部信息员,第一时间掌控最新动态,同时成立慈善会、困难参战退役军人凯歌帮扶基金会,给予相应的关爱与照顾,并落实乘车优待政策;吴中区则创新实施“医疗优待、旅游优待、交通优待”等特色优抚政策,有效预防化解信访积案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