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 拓宽领域——苏州市深化预算执行审计显成效

18.11.2014  19:10

      今年以来,苏州市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中心,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拓展预算执行审计领域。除苏州市审计局首次实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之外,各地审计机关在审计范围的拓展、审计内容的深化、审计手段的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推进开发区审计,将开发区预算执行纳入人大监督。开发区是苏州经济发展的标杆,在体制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苏州市审计局从1998年将工业园区纳入市本级财政“同级审”范围后,各地陆续探索开发区审计监督新模式。今年结合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常熟、太仓等6地区加速将开发区审计纳入同级人大监督,提升了监督层次。各地根据开发区运行状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和范围。苏州市审计局主要对开发区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吴江区审计局则主要摸清了开发区地方政府性债务底数。通过审计,激发了开发区的发展活力,有效地管控了发展风险。
  关注财政存量资金,拓展预算执行审计资金覆盖面。为贯彻李克强总理“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的指示精神,苏州市审计机关将财政存量资金的规模、结果和管理情况作为今年“同级审”的重要内容。审计中不在局限于财政账面结余资金,对沉淀在部门预算执行单位、国资公司的闲置资金,加强分析,分类梳理。苏州市审计局对市级、园区财政部门及所有335家全额拨款单位的财政存量资金进行审计,完整反映了市本级存量资金规模,相关报告得到市长批示,各部门迅速进行了整改。高新区审计局提请人大、政府关注盘活国有资产、资源存量,受到重视,促进政府进一步激活了存量财政资金。
  关注国资运营状况,发挥了审计的服务作用。为适应全口径预决算管理与监督的新形势,服务苏州市首次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在今年的预算执行审计中均突出关注了国资运营状况,将审计范围从政府性资金扩展到国有资产和资源领域。其中相城区审计局对区属国有企业,从投资、融资、效益、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审计,姑苏区审计局对区属国有集团公司整合情况进行了审计。通过关注国资运营,维护了国有资本权益,防范了风险,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关注“三公经费”情况,提升了预算执行审计的影响力。“三公经费”除了关系行政成本和执政成本外,还关乎节约型政府建设。今年苏州市审计机关结合预算执行审计,统筹安排了“三公经费”情况审计,改变了以往只对个别预算单位单独审计的做法。审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开展电子数据分析,对预算单位费用支出进行了集中分析,提高了审计效率。其中苏州市审计局对市属72%的行政单位和参公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变动趋势、使用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常熟、昆山、太仓3家审计机关对行政事业单位运行支出情况进行了专题审计。审计促进各单位加强了“三公经费”的规范化管理,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