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提升救灾应急能力 保障百姓安全

26.02.2016  11:28

      “十二五”期间,江苏省苏州市自然灾害呈频发态势,暴雨、洪涝、风雹、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给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都造成了较大影响。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自然灾害累计受灾人数达44.03万人,转移安置35263人,房屋受损42783间,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4.7亿元。面对频发的灾害事件,苏州市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转变模式,通过加强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全面落实民生保险保障,推进社区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建设等措施,有力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健全救灾工作体制机制

      该市结合当地实际,健全各级减灾和救灾应急协调指挥机构,加强救灾应急预案管理,积极推动基层社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四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苏州市民政局相继出台了《苏州市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规程》《苏州市受灾人员冬春生活救助工作规程》《苏州市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等规范性文件,为科学、高效、有序地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强化了综合协调和应急指挥职能。

      完善救灾应急队伍体系

      该市不断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灾害管理部门的优势,协同做好灾害应对工作。建立社会动员机制,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队伍、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在灾害预防、受灾群众救助、心理疏导等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健全以人民解放军、公安、武警、消防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骨干的突击力量,以各类专业队伍为主体的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

      与此同时,全市各县(市、区)不断加强本级救灾应急队伍建设,指导乡镇(街道)组建由民兵预备役人员、基层警务人员、安保人员、医务人员等具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参加的乡镇(街道)救灾应急队伍。指导基层社区将社区内具有相关专业特长和能力的居民动员组织起来,成立社区救灾应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并强化队伍能力建设,保证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拉得出、打得响,在灾害发生时能第一时间到场先期处置。苏州市民政局、气象局联合开展综合减灾信息共享和灾害信息员队伍共建工作,建立“苏州救灾QQ群”,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居委会)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达2400余人,灾害信息员队伍覆盖城乡社区,保证了灾情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规范。

      加强灾情信息管理

      苏州市民政局结合《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和“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着力加强灾情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灾情管理:一是灾情信息发布制度,规范新闻发布的工作程序、发布渠道和要求;二是灾情上报制度,不断完善自然灾害情况信息报送网络,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灾情;三是应急值守制度,明确汛期和灾害预警期各级民政部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持各方通信联络畅通;四是现场工作制度,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必须在灾害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灾害情况、掌握救灾动态、指导应急救助。

      建立救灾资金保障机制

      苏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与自然灾害救助需求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将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级财政每年综合考虑有关部门灾情预测和上年度实际支出等因素,合理安排市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救灾预算经费不足时,各级财政通过预备费保障受灾群众生活救助需要。建立自然灾害民生综合保险制度,民生保险覆盖全市所有城乡户籍居民,全市666万多户籍居民和220万多户家庭都享有民生保险的保障。

      提高救灾物资保障能力

      苏州市民政局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物资储备的通知》《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建立救灾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推进市、县(市、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保障网络,市级民政部门与20家商业企业签订合同,实现商业企业协议代储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全市10个县(市、区) 通过改扩建、新建、租借等方式解决存储场所,基本形成能满足救灾需求的储备库(点)网络。

      与此同时,不断加强救灾装备建设,苏州市为所属七城区民政部门各配备了救灾应急车,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救灾工作办公设备齐全,市级民政部门还配备了卫星电话、北斗手持终端等应急通信装备和录音笔、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等音像录制设备,确保了应急期间信息传递畅通。

      提升社区综合减灾能力

      苏州市以创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为抓手,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开展减灾宣传培训,创新应急演练形式,营造浓厚氛围,提升民众对创建活动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在防灾减灾方面的作用。同时,为基层社区和福利院、敬老院等单位安装了灾害预警显示屏,灾害预警显示屏布设总量达到2100余台。此项目是通过市气象局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气象信息、防灾减灾知识和各类灾害预警信息,普及各类灾害知识和防灾应急要点,提高基层防范和应对各类灾害事件的能力。

“十三五”期间 中央财政实施2000多个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十三五”期间,我国持续强化湿地管理顶层设计,加强湿地保护修复,新建国家湿地公园201处,安排中央财政投入98.妇女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