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上半年国有粮企运营状况良好
苏州市粮食局
今年全市以“粮安工程”试点建设为中心、国有粮企深化改革为目标,面对国内粮食市场供应宽松、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储备粮油轮换顺价难度大的实际情况,苏州市粮食局财会部门积极做好资金保障和管理服务,助力“粮安工程”建设,保障夏粮收购资金供应,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增效。上半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分析如下:
一、经济效益增加显著
针对市场供应宽松、粮食价格下行压力增大的实际,为了减少储备粮油成本,通过改变轮换销售方式,抓住市场有利价格行情适时轮换,控制补库成本,取得较好的储备粮经营效益。
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8.61亿元,较同期7.95亿元增长8.3%,实现利润794万元,较同期-87万元增加了881万元。上半年全市粮油财政补贴收入7924万元,较同比7280万元增加了644万元。储备粮油价差亏损仅114万元,而自营业务(其他业务)毛利同比增加792万元。如太仓市上半年自营粳稻销售增加了8000多吨,销售额增加了2300多万,毛利同比增加了131万元。
严格把控原粮收购质量,充分发挥收储设施优势,如烘干、整理设备,分等、分仓储存保管,增加储备粮油轮换销售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对收购的粮食质量达不到正常储备保管要求的,采取边购边销,确保企业顺价销售。
二、费率水平不断降低
全市上半年商品费用总额11406万元,较同比增长4%,低于同期销售毛利率增长15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13.2%低于同期0.6个百分点。剔除折旧增加因素,实际销售费用率比经营同期低1个百分点。费率下降原因:一是抓住储备粮油轮换时机,及时轮换销售,较同期轮换量增加;二是借款利息率下降;三是开拓其他业务经营,如仓储出租、货物中转等,增加收益;四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努力挖潜增效。
三、资产管理更加完善
近年来,在国家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维修、建设投入,以及国家“粮安工程”试点示范市建设推进,新建了粮库及相关烘干设备等。截止6月底,国有粮食企业总资产50.59亿元、总负债33.68亿元、净资产16.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3%、31%。企业总体负债水平良好,资产负债率66.6%,同比下降了5个百分点,主要是固定资产新增所致。为了加强粮食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益,保护国有财产安全,促进管理工作和业务活动的开展,各地开展了国有资产的清理、整合,制订了一些管理办法。如常熟市粮食局制定了《常熟市粮食系统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张家港市粮食局彻底清查资产,完成土地性质转换,将337亩划拨土地转成出让土地,房产逐步转让到位,及时将粮管所的房产证统一转让到市粮食购销总公司,完成对全市国有粮食企业资产整合工作;国企增资到位,将土地补出让净收益全部申请到账,全额作为对张家港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的追加投资,增加了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的资本金,全面完成了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的重组工作。
四、资金运作更加规范
夏粮收购任务紧、时间短、天气变化大,提前与农发行沟通、协调好贷款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封闭运行,规范操作,保障收购工作顺利进行。由于早调研、早准备及发挥小麦价外补贴政策和烘干设施优势,在全省率先完成夏粮收购任务。夏季收购小麦26.6万吨,较同期增加2.6万吨,收购资金支出6.27亿元,其中农发行3.3亿元。
根据“粮安工程”实施规划,认真组织项目资金需求调查,为项目实施计划争取财政资金做好准备。对上级及本级财政性项目拨款、补助,积极与财政联系,及时下拨到相关企业,如信息化建设项目、危仓老库专项补贴、运费补贴、粮食收购价外补贴等。
五、财会管理逐步加强
针对国有粮食企业经过十五年多的改革改制,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实际,近两年各地主管局不断招聘财会人员充实财会队伍,年龄结构上有了改观。进一步完善了委派会计制度,加强了会计人员信息沟通,各子公司财务信息得到有效传递。
六、存在问题和建议措施
1 、经营模式单一,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当前国有粮食企业经营以政策性储备粮食为主,另外一些非主要库点以收取资产租赁费为主。虽然有的公司具备大米加工生产线,也有自己的注册商标,但是没有发挥仓储设施、储备粮轮换的优势,开拓自营生产、销售。作为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特别是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要走产业化经营发展之路。各地购销有限公司要以各种股权、投资形式参与粮食的种植,掌控粮食质量、数量,为储备、加工提供稳定的优质原料。充分发挥、利用现有生产设备设施,加工、销售自营商品,培育公司自主品牌,发展产业化经营。
2 、缺乏增长亮点,资产 保值增值压力大 。
近年来粮食流通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大,新增仓储设施设备固定资产多。另外由于企业经营业务单一,以政策性储备粮油为主,地方储备粮轮换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变数非常大,顺价销售很难实现,轮换盈利不确定性增大,国有企业经营资产收益率偏低,给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带来较大的压力。
3、遗留挂账未清,税收优惠政策偏少。
目前,税务上对国有粮油企业除规定优惠名单的政策性粮油储备企业外,收到的政策性财政补贴、储备粮价差及政府动迁结余资金要缴纳营业税、所得税。历史遗留问题仍未处理,一些改制后的空壳企业或因税费、挂账等问题,至今不能注销,已名存实亡,给购销公司做大做强带来不利影响。一些历史呆帐因农发行要求第三方出具停业生产经营证明难度大,无法及时处理。
粮食行业是受自然条件制约型、低效益性、高公益性的行业,而粮食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特殊商品,国有粮食企业又承担着粮食购、销、存的主渠道作用,保障着国家粮食安全。根据地方储备粮减免税政策在各地的执行情况,加强与财税部门的沟通,进一步完善地方储备粮企业税收政策。要出台与存储中央储备粮一样的政策,明确减免国有粮食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地方各项基金等相关税费。中央及省、市、县四级财政对各级储备粮保管费用的补贴标准,应根据物价上涨指数同步调整。建议要积极向上争取给予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相关优惠政策。
4 、重视队伍建设,加大培训交流力度。
目前各地粮食财会人员逐步进入退休年龄,有的单位因无人接班仍在留用。会计人员的任用与管理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普遍处于遵循守旧状态,创新争优意识薄弱。一些新进人员对粮食会计历史情况及行业特性不了解,需要实务操作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培训,才能更好胜任工作。建议省局根据新的规章结合行业财务的具体实务、管理、内审要求,定期组织财会内审人员进行交流、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