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区八年用"文化+"打造检察工作品牌

17.04.2015  11:29

  

  莫言为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题写的园区检察精神

   首创 莫言揭牌

  2007年4月9日的苏州,草长莺飞,花团锦簇。《检察日报》第八届全国检察文学笔会在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举行。这次会议探讨了检察文学创作及苏州发展检察文化的思路和方案。全国首家检察文化工作室——苏州工业园区检察文化工作室于这一天成立,著名作家莫言为之揭牌。这一天,距苏州工业园区成立3周年的庆典只隔了两周时间。

  莫言在参观了老照片、法制史资料收藏品以及实地考察了工业园区检察文化建设后,了解了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在干警征集基础上提炼出了“公平规范、气正流清、和谐圆融、创新卓越”的园区检察精神,欣然挥毫写下了这十六个大字。

  园区检察院将这十六个字的“园检精神”镌刻在检察大楼四楼陈列室正中央醒目位置,并印制在每一名干警的门禁卡背面,让干警随时随刻都能看到,以不断激励引领干警。

  园区检察人没有辜负莫言先生的期望。8年来,园区检察院以检察文化工作室为立足点,不断践行这十六个字的园区检察精神,以文强检、推陈出新,推出了“检察文化长廊”等诸多具有园区特色的检察文化品牌。这种文化的春风化雨,造就了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园区检察队伍,浸润着园区检察事业的健康发展。

   结合 圆融精神

  在苏州工业园区的金鸡湖畔,有一座现代雕塑名为“圆融”,它寓意交汇融通、应变创新。园区检察院结合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新合作开发区的地域特点,坚持古今结合、中西合璧的文化建设格局,为检察文化工作室打造了开放包容、现代时尚、精致和谐、创新创优的“圆融文化”。检察文化工作室把传承和弘扬圆融文化作为检察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立足点,邀请《园区志》编撰专家来院解读圆融文化,组织参观园区展示厅、圆融雕塑、草鞋山遗址,开展园区文化“寻根之旅”“园区精神大讨论”活动等,引导干警从检察角度来认知感悟圆融文化的深刻内涵,培养干警开放融合、创新共赢的胸怀和理念,力争实现中西文化的相互交融、古韵今风的无限传递。

  检察文化工作室甫一成立,便筹建了“法制史资料藏品陈列室”,这在江苏省也属首创。藏品陈列室汇集了自清末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大量法制史料,有各类文件、图片、图书、实物千余件,如清末《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油印稿本,清末行刑照片、民国司法官员照片,民国法袍、民国司法印纸等,为干警学习研究法制文化提供了珍贵而鲜活的实物素材。在文物史料的浸润下,这里相继诞生了《茅针》《那些》《法言与法相》《叫化》等文学作品,催生了200余万字的文稿和80余万字正式出版的文集,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园区检察院文化建设一张闪亮名片。

  走进园区检察院四楼,一条检察文化长廊映入眼帘。这以《百年检察史法治民主路》为主题的检察文化长廊面积约100平方米,共分15张展板,用大量的文物、图片、档案资料,配以精练的文字介绍,集中展示了百年检察的风雨历程。

  以史为鉴,追忆过去,启迪现在,激励未来。这条长廊已经成为一个“传承检察文化,弘扬检察精神,缅怀先辈功绩,教育检察后人”的场所,成为滋养园区检察官心灵的精神家园。长廊建成以来,参观取经者络绎不绝,接待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逾千人,获得了众多好评。2011年,该检察文化长廊被评为苏州市检察机关“十大文化品牌”。

  为帮助年轻干警尽快成长,充分发挥干警的特长,积极参与到全院各项工作的创新创优中去,2011年,园区检察院从检察文化工作室成员内挑选具有一定实务经验、擅长沟通交流和语言表达的检察官,成立了全市检察系统首家专业化的“正义之剑”法律宣讲团。该宣讲团至今已深入学校、企业开展维权、预防职务犯罪宣讲活动30多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拓展干警的沟通交流平台,发挥检察文化的软实力作用。2009年,园检文化大讲堂第一讲开课。文化大讲堂开讲以来,干警纷纷上台,踊跃参加,先后举办检务大家谈、咖啡沙龙、社会热点事件评谈、下午茶文化时刻、读书会、影评会等活动20余次,受到了干警的广泛欢迎。

  检察文化工作室积极找寻检察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共同理念,引导和强化检察干警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运用3D及多媒体技术,打造“可移动、可互动”的“苏州工业园区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作为“必修课程”向全区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推广,营造清正廉洁的政治环境。创作《守护幸福》廉政微电影,被评为苏州市检察机关廉政微电影创作比赛一等奖。反腐倡廉和廉政文化建设成效明显。2013年,园区检察院被评为“江苏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2014年,被评为“全省‘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

  检察文化工作室在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还组成课题组,明确带头人,举办疑案探究、理论研讨会,深入研究,形成20多篇实证性的专题报告或专题分析,为上级机关决策提供参考,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和批示。成员在各类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调研文章40余篇,在《检察日报》发表宣传文章百余篇。多名成员在全省读书征文活动、调研成果和案例分析评比中获奖。2010年11月,检察文化工作室被推选为“江苏检察学社联盟”理事单位。

   辐射 文化联盟

  检察文化工作室在积累了经验之后,着意推进文化创新,开创“文化联盟”新模式,依托文化平台,运用文化资源,使检察文化与检察职业行为紧密结合,构筑以倡导法治、推进法治为内容的“正义联盟”,以新媒体运用、新媒体宣传为内容的“微联盟”,以法律公益服务为内容的“责任联盟”,形成在检察文化引领下的文化联盟体系,培育“文化十”新思维,实现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双赢,提升检察队伍建设和检察事业发展的牵引力和续航力。

  “文化联盟”最值得一提的是,首创“情境实训”检察培训模式。突出检察文化的教育、培养功能,努力实现检察文化建设与岗位练兵深度融合。在检察培训中以人的心理需求为引导,引入现代教育培训所倡导的“实训”理念,建立“情境实训”检察培训模式,推行以“示、评、议、讲、结”为主要内容的“五字实训法”,通过情境再现,考察和训练检察人员应对各种实践难题的能力,促进了检察人员成长成才。“情境实训”模式和工作机制在全市检察机关推广,高检院《检察队伍建设》《检察日报》对情境实训进行了全面介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苏州“实训四融合”之路在全省会议上作为经验被推广介绍。依托“情境实训”机制园区检察院推出的《公诉人舆情热点应对》《跨国犯罪证据问题探析》在高检院两度评选中分别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精品提名课程”和“全国检察机关精品课程”。

  为不断深化预防文化建设,促进预防职务犯罪廉政公益海报的普遍运用,园区检察院以参加全国检察机关首届廉政公益海报比赛为契机,依托社会化预防平台,广泛宣传,精心组织,所选送的作品《方·圆·平·直》《进去容易出来难》创多项佳绩,分获特等奖、最佳创作奖和二等奖。

  在检察文化工作室的推动下,2009年2月24日,全国首款RPG青少年维权游戏《正义之剑》在园区检察院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正义之剑》要正式走入苏州的中小学课堂了。《正义之剑》是为孩子们量身定做,是健康、无污染的“绿色精神食品”。游戏将法律知识、道德要求、行为准则、安全自护方法融入其中,使学生们在游戏中了解法律常识、在娱乐中学会自我保护。游戏中以该院男检察官朱林林和女检察官王君为原型创作而成的卡通检察官“大林”和“小君”成为孩子们的偶像。

  检察文化工作室还推出了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活的预防“微课堂”宣讲形式。“微课堂”的宣讲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以内,节奏快、效率高,避免了宣讲时间过于冗长,听课人员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弊端。

  文化是一种力量,检察文化建设给了园区检察院锐意进取的底气和活力。正是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检察文化滋润下,该院造就出了全国优秀公诉人、全省十佳公诉人,双语检察官,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医生”等一批时代检察官。该院各项检察工作均连续多年在苏州市检察系统名列前茅,2011年2月被高检院评为“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园区工委、管委会专门召开推进会并发文向该院学习。

   事业 精神至上

  检察文化工作室的室长叫陆炜皎,2004年进入苏州工业园区检察院工作,现在是园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她有一段话可作为本文结尾:

  检察文化工作室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8个年头,我一直在想,工作室的意义在哪里?回顾这些年检察文化工作室策划的一些活动,似乎能告诉我答案。

  在“寻根之旅”活动中,全院干警又一起回到了市检察院20多年来的4处办公旧址,回到了见证园区检察院成立的沁苑小楼,园检人对“创业”激情集体致敬;检察机关恢复重建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园检人独辟蹊径,为全市检察同仁献上舞台剧《红梅花开》,夺得最佳创意奖,那是“创新”意识的最好体现;取得“全国先进基层院”的荣誉后,全院开展“同忆创业历程、共贺全国先进暨‘找差距、增动力、勇争先、创一流’”专题活动,那是对“创优”目标的不懈追求……

  我希望工作室的每一次文化活动,都能够把园检人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最好地诠释出来,并通过这种诠释,使园检的精神气质得以更好地彰显。这或许就是我们把“检察文化工作室”作为一项事业来从事的意义之所在吧。 柏露/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