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吴中:“文化+”积蓄发展新动能
新华社南京7月25日电(记者刘巍巍)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苏州市吴中区近年强力推进“文化强区”战略,文化铸就吴中发展内生动力,“文化+”积蓄吴中跨越新动能。
龙头项目牵引 文旅产业格局渐成
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吴中区自然集聚形成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并在政府的规划和引育下,进一步形成创意设计、影视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广告等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格局。
按照“一个聚集区唱响一个行业品牌”之思路,吴中区打造了城区宝带文创产业园、光福中国工艺文化城、木渎苏州国际影视娱乐城等十大兼具现代文明与吴文化特色的龙头文体产业园区项目,入驻企业1000余家,总投资近200亿元,带动直接就业3.3万余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拘泥于传统发展模式,吴中区历来注重旅游、科技等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提高产品创意指数,助推转型升级。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在创成5A级基础上,深度挖掘吴文化内涵,发展水乡古镇风情游、江南文化体验游、太湖休闲度假游、乡村田园逍遥游等四大系列产品,2015年接待游客2257.59万人次,旅游收入292.81亿元。太湖旅游集团研发的十大系列“太湖礼物”,以旅游纪念品、日常创意品、商务礼品、艺术收藏品等形式展示环太湖地区风土人情,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并入选南京“青奥会”特许礼品。
注入文化因子 全域旅游焕发生机
吴中区拥有广阔的太湖水面和蜿蜒绮丽的峰峦岛屿。不同于以往单一景点或主题景区,太湖旅游区是一个区域概念,包含东山、穹窿山、旺山三大景区,集聚了太湖山水和吴地文化最核心的区域和最精华的资源,将散落在各地的景区、景点整合起来,形成有机整体。
吴中区创造性引入休闲文化,环太湖规划36处驿站和若干驿亭,遍及152.5公里吴中环太湖风景路,为游客提供餐饮、休憩、自行车租赁、应急救援等服务。太湖旅游集团董事长周菊坤说,目前该区已构建起一个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统分结合的环太湖旅游公共服务网络,引领环太湖旅游从行色匆匆的观光行业向悠游慢产业、从传统点状开发向链式布局的方向迈进。
吴中区还立足“原乡吴中”定位,围绕原乡生态、地域农产、传统匠艺、民俗民风等乡村资源,引导各板块按照不同特色错位发展。记者在位于横泾街道的乡根·东林渡度假社区看到,盛夏时节,苍翠入窗,泥土芬芳。度假社区投资方北京颐生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奥彤说,这里注重游客的深度体验感觉,而不只是来乡下吃一顿土菜那么简单。“在后5A时代发展中,吴中区着力打造以古村落为依托、民俗和山水为载体、吴文化为灵魂,各具特色、魅力彰显的环太湖文化旅游明珠。”吴中区委副书记李朝阳说。
深挖文化内涵 保护继承传统精粹
吴中区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2015年3月,耗时4年编纂出版的近400万字的《吴中文库》与读者见面。这套历史文化丛书以图文形式原汁原味记录了吴文化的发展及成果,全方位展示了吴地文化的整体面貌。
这只是吴中区保护、传承、挖掘传统文化的大手笔之一。近年来,该区实施出好一组书,制订一套碟,绘成一幅图,打响一张牌,下活一盘棋等“五个一工程”,并建立区、镇、村、文保单位四级文化遗产保护网络,制定出台了古村落、古建筑保护贷款贴息和经费补助暂行办法等多项保护政策。
在吴中区舟山核雕村,家家户户都在制作核雕,全产业链从业人数数千人。北京等北方大城市民众对当地核雕钟爱有加,村民足不出户,客户却纷至沓来。
伴随吴中古镇古村落保护的深化,以甪直、木渎、东山等一批历史文化名镇,以明月湾、陆巷、三山岛等一批历史文化名村闪亮登场,成为苏州、全省乃至全国古镇古村落保护的样本和范例。
如今走在吴中区,木渎市井繁华、经济发达,园林遗迹荟萃;甪直河水相通、桥街相连,民俗文化丰厚;东山街巷纵横、层楼叠院,山水风光秀美;光福依山傍水、波光塔影,民间工艺发达;金庭湖光山色、物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它们犹如颗颗珍珠点缀在太湖之畔,见证着“文化+”引领吴中转型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