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苏州古城交通解决之道 穿梭巴士招手即停
通过构建“公交+慢行”模式,在古城内部运行穿梭巴士,来缓解苏州古城交通痼疾,这是在《苏州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中提出的一个思路,“古城交通发展模式”是该规划的专项战略议题之一。
该规划提出,苏州古城交通的源头问题在于人口密度高,城市功能多,出行强度大。目前,古城区的常住人口密度高达1.56万人/平方公里,高于姑苏区的1.13万人/平方公里,更远高于市区(含吴江)的0.2万人/平方公里。进出古城的通勤人口达到10万到12万,游客人口日均约6万。而且,古城区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集中,公共管理与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占27.8%,吸引了众多人群就业与出行。同时,古城区的出行强度达到3.89万人/平方公里。
进出古城交通效率不高也是问题所在,现状古城内“三纵七横”的主次干路高峰平均行程车速仅为14.2公里/小时,低于姑苏区范围内的18.1公里/小时以及市区的23.3公里/小时,出行结构亟待优化。进出古城的通道也受到限制,目前进出古城机动车通道共有14个,进出古城小汽车为9.8万车次/日,2013年平均饱和度约0.8,部分通道如北向齐门桥、东向相门桥等均超过1.0。
针对现状,相关规划研究提出构建“公交+慢行”交通发展模式。具体到苏州古城区,首先需要解决当前与古城相关的小汽车出行需求,该需求集中于进出交通,为16.55万人次/日。对此,规划提出:应构建轨道为主导的进出古城交通体系。目前,轨道交通已具备成为古城进出交通主导公交方式的条件,在古城内,人们出轨道站点后,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76%的目的地。
相关规划还提出,在古城内部,“内对内出行”的公交服务可以弥补轨道交通尚不能满足需求的部分。规划建议构建仅在古城内部运行的穿梭巴士,并实现“招手即停”,“到点即下”,让人们共享苏州“更美好的古城”。
编辑:王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