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新要什么,我们马上办!

17.04.2015  12:30

  如何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如何造就发展新引擎?苏州掷地有声:

  创新要什么,我们马上办!

  真抓实干 马上就办

  新华报业网讯 就在几天前,苏州信达生物董事长俞德超拿到了全球健康医疗产业巨头美国礼来制药4亿美元的大订单,联合开发至少3种潜在肿瘤治疗药物。提起这件事,俞德超感慨万千:“要不是苏州生物纳米园把我们的事当自己的事,就不可能有这张订单!

  俞德超创办的信达生物主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我们这样的医药研发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与国际接轨的中试和产业化平台,但建平台需要大投入,我们自己根本没这个能力。怎么办?我们找到了生物纳米园。

  “创新不等人!我们的原则是,企业创新需要什么,只要论证合理马上就办!”苏州生物纳米园负责人庞俊勇介绍,纳米园很快就拿出了论证决定,干!

  一个掷地有声的“”,投入就是接近9亿元!纳米园完全按照国际化要求,用最快的速度,代建了一个符合中国、美国和欧盟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生产基地。“要同时符合三个标准,难度非常大。”庞俊勇说,生物纳米园组成了一个6人服务团队与信达生物紧密对接,在建设过程中随时听取企业意见。去年,基地成功投入使用,不仅帮助信达节省了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还为企业国际合作带来底气。

  俞德超告诉记者,从企业成立到安全评审、政策申报、药品注册,信达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服务。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服务,仅1平方公里的生物纳米园内聚集了43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成为引领苏州生物医药和纳米产业发展的强力引擎。

  “创新要什么,我们马上办!”苏州上下掀起了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新风潮。今年春节长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苏州就召开会议部署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强调,全市各地各部门要不断提升作风效能建设和机关绩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苏州决策层认为,改革开放之初苏州人就是靠着“不说不能办,只说怎么办”的劲头和气势,把“效率效能”当作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把苏州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重镇。面对当前强大的经济下行压力,苏州唯有拿出更大的勇气和毅力迎难而上,紧紧抓牢创新发展机遇,锻造新的发展引擎,才能在“建设新江苏”中继续当好排头兵。

  从政府做起,向前沿看齐!3月6日,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照首批上海自贸试验区检验检疫八项制度,签发了首份原产地转口证明书,为企业加快物流速度、降低产品成本。目前,苏州已学习借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经验,复制推广30多项改革政策。

  4月2日,江苏国税移动办税系统在苏州试点上线,纳税人用手机把办税服务厅“装进”口袋里,大大节省了时间。“我们做过统计,2014年,到苏州国税局办理发票报税认证的企业为11.64万户次,达到5.8万小时,这实际上构成了地方企业不小的办税负担。”苏州市国税局局长赵新平说:“如何方便企业?我们马上研究怎么改。通过手机上网能做到的办税服务,马上就办!

  在苏州,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需求,政府“马上办”的脚步越走越有力。

  创新要资金,政府“马上办”。上个月,昆山召开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动员大会,明确将用6年时间全面推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计划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资金不少于20亿元。苏州市经信委经济运行处处长沈银第介绍,经信委刚刚举办了银企对接会,为银企“恋爱”添加“催化剂”,解决新增长点项目的融资需求。

  创新要人才,政府“马上办”。4月10日,吴江区委书记梁一波带队来到武汉大学,开展“感知吴江”走进高校系列活动,引进名校人才,促进政产学研合作,为区域发展寻找科技、人才的有力支撑。

  创新要平台,政府“马上办”。4月2日,苏州自主创新广场挂牌“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借助这个平台,苏州以企业技术需求为导向,集成各类科技资源和手段,开展精准化、专业化科技服务,助推企业创新能力提升。

  苏州自主创新广场合作交流部长王怡最近成了“空中飞人”。他在为一家专门生产汽车氙气大灯的企业寻求技术对接。这家企业遇到了自动化改造难题,前来广场求助。经过一番精心谋划,在广场组织的山东大学产学研对接会上,企业和该校一位研究自动化机械的教授成功对接。几天前,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王怡介绍,广场成为全国第三家国家技术转移平台,已和126家国内外知名高校达成合作,几乎涵盖所有高新产业领域。

  “马上办”精神点燃了苏州人蕴蓄已久的创新创业激情。一时间,一大批类似“自主创新广场”这样的创新创业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蒲公英”、“启点咖啡”、“氪空间”、“创客邦”……仅在苏州工业园区,几十个“众创空间”就串联起了一条闪亮的“金鸡湖创业长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创客”成了这座活力之城的新标识。本报记者高坡李仲勋潘朝晖

编辑: 莫小羽、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