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全力锻造“创新引擎” 加快融入国家战略

12.03.2015  12:59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二天,苏州市即召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暨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会,发布《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亮出一套完整的“行动纲领”。

  “省委书记罗志军多次强调苏南必须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摆到核心位置,必须把自主创新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一招’、最大‘绝招’,并要求苏州当好示范。”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石泰峰强调,苏州将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苏州建设成为现代产业体系高效融合、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科技成果高效转化、创新价值高效体现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探索道路、积累经验。

  抢抓创新机遇加快融入“国家战略

  苏州多年来坚持不懈探索创新,在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8+1”整体构架中占得3席,分别是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区,处于核心地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苏州率先经历乡镇经济、外向型经济、创新型经济发展阶段。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战略,苏州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4年,苏州财政科技投入超过80亿元,带动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近400亿元,占GDP比重达2.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933家,为全省第一;国家“千人计划”人才累计达157人,其中创业类人才95名,位居全国第一;与180多家高校院所合作共建1300多个产学研联合体,实施合作项目近万项等。去年底,《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中国大陆城市创新力排行榜,苏州在25个城市中列第二。

  然而,这份闪亮的成绩单并不能掩盖苏州创新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有专家指出,苏州当前仍存在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创新带来的发展成效对经济支撑作用尚未完全体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例,产值虽早已突破万亿元大关,但绝大部分由外资企业实现,业态以加工制造为主,总体处于价值链低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之下,这种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土地、资源、人口红利下降等因素的制约。

  此外,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不理想、突破性创新成果并不多、创新型企业规模还偏小。

  清醒认识到问题,苏州努力探索突破瓶颈,锻造“创新引擎”,在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迅速推出多项对接举措。石泰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苏州的必然抉择。苏州将紧紧抓住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契机,用新时期苏州创新驱动的新实践,回答好“下一步发展路子怎么走”这个重大时代命题。

  五个维度为创新驱动系统规划“路线图

  苏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力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从目标定位、框架布局、实现路径、推进动力、保障措施等5个维度,勾勒出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路线图”。

  高起点布局,体现苏州打造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高度使命感。“作为‘8+1’格局中唯一的‘1’,园区将肩负起引领苏州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使命。”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工委书记王翔说,园区将发挥中新国际合作优势,创建“开放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在全国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与此同时,苏州高新区跻身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昆山高新区实现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前30位。

  锻造“创新引擎”,关键是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苏州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令人振奋。”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祖根荣获“2014年度苏州市科技创新创业市长奖”,目前莱克平均每年发起200多项专利申请,已成为国内吸尘器行业领头羊。为激发更多创新的鲜活因子,苏州市将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合作,提升持续创新基础能力。

  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建设创新创业人才特区,科技金融协同支持创新发展,全社会激发创新活力,区域创新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苏州提出到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超过3%,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件以上,创新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创新引擎“三大主阵地”错位发力

  有专家指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标志是科技园区的实力提升。苏州3个国家级高新区已在纳米、机器人、小核酸、医疗器械等高端产业领域抢先布局,力争在世界创新版图上拥有一席之地。

  既有看家护院的“智能小管家”,也有高速运转的“焊接机器手”,还有一群跳街舞的“帅小伙”,昆山高新区已集聚80多家智能机器人企业,在机器人产业领域崭露头角;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江苏医疗产业科技产业园内,各类高端医疗器械在自主创新、替代进口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苏州工业园区与知名高校和数百家企业成立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成为世界微纳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八大产业创新区域之一。

  在新兴产业发展上,三地已形成错位发展之势。“苏州3个国家级高新区都瞄准生物医药产业,怎能按一个模子套?昆山发展小核酸,工业园区发展创新药物,我们选择医疗器械做出特色。”苏州市委常委、高新区工委书记浦荣皋介绍,高新区根据已有产业基础,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器械、轨道交通、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资源加速聚集、聚焦、聚变,令人欣喜。昆山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健告诉记者,昆山的传感器产业基地和软件园,一个在古镇周庄,一个在阳澄湖畔,曾因创新资源碎片化,未能产生集群效应,发展较慢。高新区借鉴台湾工研院的做法,设立昆山工研院集聚创新资源要素,目前已拥有新型显示、感知技术、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和小核酸生物技术五大研究所,以及南大、中科院、浙大等产学研平台。(高坡 李仲勋 韦国岭 陈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