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杨培东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 他的领带上画满化学符号
中国江苏网5月5日讯 “刚刚宣布入选美国科学院院士。”5月3日晚上9点50分,杨静漪在苏州家中收到弟弟杨培东从美国发来的微信。“就这几个字,一句多余的话也没有。”她笑着说,自己这个弟弟从小话就不多,有些内向。
当地时间3日,美国科学院在其网站上公布2016年院士增选结果,共有84名知名学者当选,包括2014年入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苏州人杨培东。当这一消息传到苏州,记者昨日第一时间采访了杨培东的亲属、老师、同学,听他们讲述这位“纳米牛人”的成长之路。
身材瘦小钻劲超常人
杨培东,1971年8月生于苏州,1988年从吴县木渎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
在中科大时,杨培东就获得该校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1993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获化学博士学位。1999年,年仅28岁的他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5年后即被聘为终身教授,并在2012年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杨培东的父亲杨学礼是苏州相城区的退休医生。“父母从小就对我们的学习很关心,教育我们要认真读书,经常为我们订些报纸杂志,与学校的老师经常沟通联系,了解我们在校的情况。”杨静漪说。
“尽管杨培东毕业快30年了,但我对他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杨培东在木渎中学时的班主任孙镇荣回忆,杨培东身材瘦小,但钻研的劲头绝非一般人可比。1988年,他主动放弃清华而报考中国科大,就可见他的思维方式独立而特别。
苏州工业园区电信局局长徐刚是杨培东的同学。“他年龄比我们小,身材也矮小,虽然是个高中生,但乍一看甚至有点像小学生,我们把他当作弟弟看。”徐刚回忆,2014年,他们组织同学会,杨培东也来了。当时他已是蜚声海内外的科学家,但那次大家达成默契,谁也没有惊动媒体与政府。一群小伙伴们找到木渎中学老校区的老教室,静静地在里面坐了两个小时。“那天,我们说了什么已经记不清,无非是读书时的一些陈年旧事,但所有人都动情。”
“杨培东十分低调,十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他,平凡得有些不敢相信。但相处下来,我又觉得,这就是科学家的样子。不管他在外面名气多大,回到家乡还跟以前一样。”苏州市吴中区教育局局长陈伟俊回忆,有一次杨培东回苏州作讲座,他留意到一个小细节,杨培东的领带上画满化学符号,十分有趣。“这应该是他对化学发自内心的热爱与痴迷吧!”
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
从哈佛毕业后,杨培东获得近10所大学的工作邀请,但他最终选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粗细只有人类头发丝千分之一的纳米导线上,他的研究小组制造出世界最小的激光器——“纳米激光器”。这在全球尚属首次,他在美国纳米研究领域的主力军地位由此奠定。
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前,杨培东已一次次在家乡引起轰动。2011年,他入选汤森路透社“全球顶尖100名化学家”榜单,居第10名,同时入选“顶尖100名材料科学家”榜单第一名;2012年4月,他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2014年,他凭借“纳米导线激光器”成为诺贝尔奖的热门人选;去年,他还获得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
“纳米牛人”完美履历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艰辛付出。杨静漪透露,杨培东刚到哈佛时,并不被导师看好,但杨培东一面克服语言障碍,一面夜以继日地学习,很快从众多新生中脱颖而出,成为项目小组的领头人。“即使是现在,功成名就的杨培东依然勤奋,每天都要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在他的时间表里,工作时间从早上进学校开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1时左右。”
2014年,根据发表的研究成果被引用次数频率推断、曾成功预测35名诺奖得主的英国汤森路透公司,预测杨培东将获诺贝尔奖,但那次杨培东与诺奖擦肩而过。“他还这么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木渎高级中学校长王海赳是木渎中学84届毕业生,杨培东是88届毕业生,王海赳对这个学弟信心满满,“早晚有一天,他会拿到诺奖的。”
家乡掀起“培东”热
2011年,木渎高级中学与中国科技大学两所母校首度“联手”,以校友命名成立培东实验基地、培东实验班。“培东班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门槛很高,不光对笔试成绩有要求,报考者还要同时通过木渎中学和中科大的面试。”王海赳向记者介绍,杨培东对这个班级很重视,对学弟、学妹也很关心。只要回苏州,他几乎都要回学校看看,给学生们开讲座,回答学弟、学妹的问题。2014年,他为实验班写下“做学问就是要有好奇心、信心、恒心”的寄语。
培东班偏理科,初一开始学习物理,初二开始学习化学,比正常教学早一年。培东班设置符合学生智能发展特点的课程,采用“学分考核制”,成绩突出者可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提出书面申请,报请学校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跳级。中科大对培东班进行指导和监督,并不定期指派专家、教授来校进行面授,致力于培养更多“杨培东”。
国内高科技成果一直难以产业化。从研发来看,中国是纳米技术大国,但产业化水平却称不上大国。杨培东认为,在中国许多研究机构的成果都仅仅止于发表期刊论文,中国的科技应用最缺的还是市场化思维。
纳米产业是苏州工业园区三大产业之一。杨培东凭借他的资源和优势,为家乡的纳米产业发展尽一份力。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行政总监张明杰告诉记者,2007年,苏州纳米所设立国际实验室,委托杨培东对该实验室进行学科规划,并在海外寻找愿意来苏州参与实验室项目的科学家和研究者,定期召开学术会议。目前,这一项目仍在进行中。2014年第五届苏州中国纳米博览会,杨培东作为嘉宾发表演讲。苏州纳米城办公室冯瑞杰透露,杨培东一直有意向将海外纳米项目引进苏州,相关合作正在洽谈。
【链接】美国科学院院士
美国国家科学院创建于1863年,是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机构。美国国家科学院本年度新增选84名院士和21名外籍院士,华人科学家杨培东与戴宏杰、孟祥金当选院士,中国科学院环境地质学家安芷生当选外籍院士。至此,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总数增至2291人,外籍院士总数增至465人。
美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不乏江苏人的身影。生于常州金坛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84年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1919年出生于常州武进的“生物力学之父”冯元桢,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院“三院院士”,2000年获美国科学最高荣誉“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本报记者孟 旭潘朝晖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