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两会:聚焦古城保护 关键是安全地活着

21.01.2015  19:05
古城保护受到苏州两会持续关注,图为山塘历史街区尽显江南水乡韵味(资料图)。 王思哲

  中新江苏网苏州1月21日电 (记者 周建琳)苏州的古城保护已走过了30多年历程。苏州经验也与世界同享。但如何全面保护和有机更新,仍是古城必须回答的现实问题。21日正在此间召开的苏州两会,委员们呼吁让古城活态保护内涵更丰富。

  2014年,中国的古城频频“上火”。苏州政协委员张夷直言不讳地指出古城保护最要重要的就是安全问题。他说,这些“受伤”的古城、古寨,被烧毁的不仅仅是建筑房屋,更毁坏了民族文化。在苏州古城区范围内安全隐患在一些地方也存在,要引起重视。

  古城保护,保护什么?马亚中认为,古建筑的保护自然是古城保护中的重要一面,但仅保护古建筑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关注不是物化形态的文化。在马亚中看来,古城的保护和利用,需要建构一个科学的“文化生态环境”,应该由“输血”抢救改变为“造血”经营,政府需要投入资金引导市民提升消费古城文化的观念。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古城区改造,一些小巷小弄消失了,许多沿袭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老地名也相继消失不见。”徐惠泉担心,这些具有传统意义的老地名逐渐消失后,就很难勾起人们对这些地名背后蕴含的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再过数年,就再无人记得那些历史。徐惠泉认为,保护古城要从保护老地名做起,引起了众多委员的共鸣。

  苏州的文化遗产本体大多得以良好地保存,但作为一种社会资源,文化遗产在被用来创造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却遭到了软性的破坏。为此,民进苏州市委的提案是《关于防止文化遗产软性破坏的建议》。几项建议也很有针对性,制止“软性破坏”不能有半点松懈,更不能听之任之。

  当然,要提升古城文化的软实力,还要加强对各类文化遗产在技术层面上的规划和保护。2014年苏州荣膺“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这是苏州获得的又一张世界名片。袁牧认为,苏州应尽快建立一个平台,为世界上优秀的愿意来苏州创作的艺术家提供一个空间一段时间,让他们在这里创作,条件是离开的时候把作品留给苏州。

  作为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参与申遗成功的城市,苏州在古城保护方面走出了新模式但也面临新考验。委员们认为,要让生活绽放在古城中,要“活态”保护始终离不开人,古城保护在考虑整体性时,尤其要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多下功夫。(完)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