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一年节省约十亿吨水 相当于五个阳澄湖
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辖区848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各类河道2万余条,50亩以上的湖泊384个,水域面积占到了42.5%。然而,苏州人依然坚持不懈呼吁节约用水。2011年,苏州率先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节水型城市群。近年来,苏州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将节水减排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各项节水工作,一大批企业、单位、小区获得了省级节水型载体的称号,用水效率明显提升,对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今,节约用水已成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A
八旬老人的养鱼节水经
80多岁的蔡福泉住在园区枫情水岸小区,特别爱好养花和养鱼。这两样都需要大量的水,但他用的却不是自来水,而是自己收集的雨水及家里用过的水。为了节水,他在院子里设置了一个水的收集、过滤、循环系统,将雨水集中到过滤槽,经过过滤网、珊瑚石的三级过滤最终流进鱼池里,鱼儿产生的废水和下雨天的水则回流到过滤槽经过过滤再循环。一年下来,能节水好几十吨。此外,蔡福泉的院子里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水缸,墙壁也装上了水管,也是收集雨水用的,以便浇花、种菜。
在枫情水岸小区,参与节水的还有很多,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另外,小区绿化面积达到60%,特别是在夏天,每天早晚都要给花花草草灌溉,极其费水。如今,这里建起了一条收集雨水的地下管网,水景河道设计为雨水收集池,自然净化后作为绿化用水,通过小区地面分布的200多个地插,插上水管就可以直接灌溉,一年可节水200多吨。
在姑苏区桂花社区,有一位79岁的“中草药达人”姚关南。十多年前,他就一直在院子里收集雨水,给自己种植的花花草草浇水。他还是个热心人,每年都会收集中草药植物的种子,送给左右邻居。前几年,他在社区的支持下,联合一些绿色植物管好者,在小区里开出了一个约300平方米的百草园。如今,桂花新村内的绿色植物园发展得越来越大,还在桂花社区服务活动中心种上了各类花草、植物。
花草、植物多了,浇水是个大问题。如果用自来水来浇,不仅路远,而且费用也大。去年8月,政府部门在这里建起了雨水收集池,容积为54吨,可以收集、储存桂花社区服务活动中心屋面、广场等地约2500平方米的雨水。将雨水处理后,用于浇洒社区内百草园、绿化植物等用水。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估算下来,一年至少可以节水200多吨。
跟小区居民相比,苏州各类学校的节水意识也不逊色。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副校长徐春红介绍,除了硬件的投入,他们还注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每天安排学生当值日生,检查所有水龙头开关情况、是否有漏水等。如今,学生人均用水量从以前的33.7升/日下降到现在的22.4升/日,大大低于节水型学校考核标准人均用水量40升/日的用水定额标准。而作为苏州市第一家绿色建筑星级达标单位,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还打造了节水科普馆,虽然投资不大、规模不大,但参观人次很大、效果很好,一年来的参观量达280余万人次。
统计显示,至2014年底,我市共建成省级节水型小区100个,节水型居民小区覆盖率达8.85%,超过国家对节水型城市所要求的5%的考核目标。同时,建成市级节水型学校234所,占学校数的40%。
B
用水大户也是节水大户
在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王所长看来,节水首先要有正确的意识。比如说,顾客在宾馆里往往都会用热水,水龙头打开后,竟要5分钟后才能放出热水来。“这么长时间热水才出来,前面的冷水不是浪费了吗?”今年4月23日,他来到苏州,推广海绵型城市建设及节水工作,走访园区金鸡湖大酒店时,对这里的节水经验大加赞赏。原来,这里所有的水龙头,最多10秒都能放出热水。
其实,金鸡湖大酒店节水意识还不仅仅于此。他们按照绿色建筑三星设计标准,全部安装使用新型节水型卫生洁具和红外线感应式水嘴,年节水5000多吨;员工淋浴用水安装智能IC卡,定时定量刷卡消费,年节水3000多吨;中央空调采用地源热泵,减少冷却塔飘水、蒸发等,年节水12500吨。酒店内约有5000平米绿地,为了节水,他们将屋顶雨水汇流至人工湖,既作为景观补水,经生态预处理后又可用于绿化自动浇灌系统。同时,他们安装了40只远程脉冲式水表,实时监控。据悉,这家宾馆的用水量比同类型的低30%。
说起造纸厂,很多人马上就会想起是用水大户。金华盛纸业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确实是用水大户,但同时也是节水大户。目前,他们已建起完善的白水回收使用系统,在采用反渗透技术处理中水后,回用于生产代替清水。“2006年,我们的造纸年产量是43.6万吨,用水是537万吨;到了去年,我们的造纸年产量是64.4万吨,而用水仅为478万吨。”今年,他们成为全国十二家之一、江苏唯一一家获得“国家节水标杆企业和标杆指标”称号的企业。
高新区污水处理厂也有自己的节水经。他们有一个再生水利用项目,就是把经过处理而产生的水,供给位于高新区滨河路西、横山路两侧的城中村改造新主城片区消防、绿化、道路冲洗、农贸市场冲洗等用途的中水管网。仅此一项,一年可节水2000吨。另外,负责姑苏区165条道路的清扫、冲洗的石湖环卫机械化作业基地,去年建起了河水供水站,将京杭大运河水作为水源,经过处理并消毒,用于道路清扫、喷洒保洁、绿化等。粗算下来,一年可节约自来水15000吨。
C
一年省下五个阳澄湖
苏州城乡水网密布,照理不缺水,为何还要强力推进节水?在市水利局副局长夏坚看来,一方面苏州的优质水资源并不多;另一方面社会用水量大,排污量也就多,造成环境承载压力大。比如说,目前苏州境内有大量的电子工厂,这些厂其实也是用水大户。一家普通的生产液晶面板的工厂,一年的用水量往往都会达到几万吨;一家生产线路板的工厂,一年的用水量往往也有一百多万吨。苏州还有大量的纺织、印染企业,也都是用水大户。因此面临的出路一是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针对传统高耗水行业,必须改进工艺,加强节水技术改造,使消耗与排放进一步降低。
最近几年,苏州的工业节水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统计显示,2008年,苏州一般性工业用水量就超过10亿吨。到了去年,经济总量几乎翻番,而一般性工业的用水量并没有成比例增加,仅比2008年多1000多万吨。也就是说,苏州现在一年无形中节省了约十亿吨水,相当于节约了五个阳澄湖里的水。
为更好地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苏州积极推广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苏州中新生态科技城,在规划的过程中就将水资源保护和节水理念纳入规划文本中。为保持水乡风貌,有效利用雨水、涵养清水,他们建设了具有生态驳岸的各类河道总长度近9公里,与周边其他水系沟通,并且在规划区域核心建设了一个22公顷的湿地公园,作为整个区域雨水的汇聚点,成为4平方公里地块的公共蓄水池和水质净化场所。在绿化带内,还铺设了近1万米盲沟并安装了一百多个蓄水罐,以充分收集利用城市道路的雨水。园区中新集团设计处副处长黄闻华介绍,他们还在科技城内建设的所有地产项目安装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收集的雨水处理后用来冲厕、浇灌绿化。整个区域开发完成后,年利用雨水量将超过100万吨。(管有明)
编辑: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