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苏宁为什么赢》:改变,没有什么不可能

11.01.2016  16:47

  醒来,什么都在变,你不变就会出局;而我不变的,是对书籍的爱恋。

  昨晚今晨,读完了张近东捎来的《苏宁为什么赢》,让我重新认识了那个一直坚持努力改变自我、改变苏宁的张近东。

  刚刚过去的2015年,互联网江湖瞬息万变:昔日的冤家对头,不仅抱团取暖,更是拥抱相爱:世纪佳缘和百合网牵手了,滴滴和快的相爱了,百度不管去哪儿都带上携程,“58同城”与“赶集”选择了永远在一起……

  一切都在印证:改变,没有什么不可能!

  这一年的8月10日,苏宁和阿里这两大电商巨头演绎了一场互联网江湖最土壕的婚礼。随后,京东股票重挫6%,阿里涨2%,苏宁云商复盘百亿封单涨停……

  完婚那一刻,在现场带队釆访的我还百般费解:曾经的老冤家是怎么冰释前嫌?是怎样一种情怀在促使张近东一步步构建起这个正在改变全球商业格局的远大梦想?苏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传统产业是如何拥抱互联网?

  这些问题一直盘旋在我的脑海,每次路过苏宁那座形状如“@”的梦幻大楼时,这些问题就会油然而起。

  现在好了,这本《苏宁为什么赢》将我的困惑和疑问一一作了回答。

  企业的传记,一般都是唱赞歌的多,有的还刻意护短,而此书不光解密了“苏宁为什么赢”的经营之道,还将失败和教训不藏也不掖地拿出来分享,想必也能让追随者少走不少弯路。

  书中记录这样一件张近东的往事, 读来发人深省——

  2006年,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当财经频道的主持人陈伟鸿看到张近东上台领奖走得较慢时,即兴发挥说:“张总,您怎么走得这么慢?

  一语双关。好多人当时还为张近东捏了把汗。没想张近东不慌不忙,不急不慢地回答:“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费太贵了,我就走慢一点,多留一点镜头给观众!

  其实,这些年来苏宁不光走得稳健,步伐也一点不慢。记得去年年底,我应邀为苏宁企业文化建设提建议,午间的饭桌上,张近东曾零星提及苏宁早年的“触网”经历:

  早在1999年,苏宁成立了电子商务部,秘密打造了中国最早的电器门户网站——中国电器网,海尔成为该网站的第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当时苏宁电器连锁店的上方,都标有中国电器网的网址。

  彼时,刘强东还在摆地摊,卖光盘;马云虽然向世界推出了B2B平台阿里巴巴,但注册人数不足20万。

  那次午间的思维碰撞,话题可谓庞杂,对于张近东零星提到的“触网”之事,很快就印象不深了,倒是《苏宁为什么赢》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到苏宁年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读完此书,我对外界质疑苏宁为什么进入互联网领域比同行慢有了新认识---因为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生存发展是前提,创新太早会成为先烈,转型太迟则会被抛弃,苏宁每一次转型,都可谓适逢其时。

  25岁的苏宁,从专业零售到连锁零售,再到现在的互联网零售,变革成为其发展攀升的常态。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苏宁的互联网零售之路是又一次改变公司、引领行业的自我进化。而其零售的本质,从来不曾动摇。

  前无古人的“沃尔玛十亚马逊”的模式,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苏宁己率先趟出了O2O模式.......而苦苦寻求改变的张近东,一直坚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当前“互联网十”的变革浪潮中,他再次勇立潮头,争当产业变革的排头兵,无疑为世界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样本。

  掩卷长思,第一缕朝阳正照在《苏宁为什么赢》的封面上,闪闪发光。封面的张近东的照片,他浓眉大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那个真实的张近东,那个伟大格局观的坚定实践者。

  此刻,我没有理由不祝福张近东---因为苏宁的转型变革必须成功,因为中国需要真正伟大的企业。(华祥名)

编辑: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