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宁举行
新华网南京11月5日电(戚轩瑜/文 陈文健/图)11月5日下午,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理论研讨会在南京西康宾馆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社会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常州大学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
江苏省委原书记梁保华、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景天魁、常州大学党委书记程纯等领导与专家出席研讨会。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原主任宋林飞教授主持研讨会并介绍了“苏南现代化研究丛书”的出版背景与主要内容。
据悉,2015年,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住建厅、江苏省政府研究室、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与南京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常州大学、江苏大学联合组建了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由常州大学负责推进日常工作,第一项工作即开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进展研究,出版“苏南现代化研究丛书”。现已面世的“苏南现代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六本书包括了两大内容:总结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初步形成的主要特色,以及评估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进展。
目前,我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现代化示范区,由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组成。近几年来,根据国家战略与规划,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先行先试,在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开放合作引领区与富裕文明宜居区建设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同时,南京科技体制改革、无锡两型社会建设、常州产城融合、苏州城乡一体化、镇江生态文明建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
会上,江苏省委原书记梁保华提出,联系苏南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实际来看,苏南现代化建设应在三个方面大力推进:第一,是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着力改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加公平、可持续化的发展;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第三,在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物质和精神、硬实力和软实力、钱财和人才的关系。
常州大学党委书记程纯表示,近年来,常州大学尤其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譬如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研究、围绕常州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文化特色的研究等,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学校相继获批5个省级文科科研平台,成立40多个校内文科科研机构,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7项,其中重点项目7 项。此外,成立于2015年12月的苏南现代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已成为该校“文科腾飞”战略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将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走出一条具有常大特色的新型高校智库建设之路。
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表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现代化改革的进程经历了“三部曲”,发展方向非常明确,需要有大量的专家和智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决胜阶段面临的任务、指标、战略进行研究,思考如何有效地预警和防范可能面临的问题,这些都离不开社科工作者的努力。“特别是在实践层面,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地大物博、人口较多,全面实现现代化必然是有先有后,‘示范先行’就非常重要了。而从苏南本身来说,明年是改革开放 40年,从这40年的总结来看,苏南是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认真总结、概括和归纳,并进行复制和推广的。”谢寿光介绍。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景天魁提出,在现在这个时刻推出“苏南现代化研究丛书”,正好适合迈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的需要。这套丛书总结了苏南这些年来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经验与做法,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城乡一体化、产城融合、文明社会建设、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内容,这都是基本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对全国有示范作用。“这套丛书的理论色彩很浓,另一方面又是基于苏南的实战经验,既生动具体,又可学、可鉴、可用,对推动全国其他地区按照中央部署来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景天魁高度评价道。
研讨会现场,省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蒋伏心介绍了南京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特色——科技体制综合改革;江南大学教授刘焕明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为主题介绍了无锡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特色;苏州大学纪委书记、常州大学原副校长芮国强教授介绍了常州“产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与特色;苏州大学教授夏永祥介绍了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与特色;江苏大学江心英教授介绍了镇江的现代化建设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省有关部门与高校领导、学者各抒己见,为进一步推动对苏南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发挥咨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