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企供需错位良药何在

30.12.2015  09:22

  “市场供需错位是目前我省众多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面对这一压力,企业该如何应对?如何去库存化?”近日,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大学EMBA联合会等共同主办的“十三五时期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论坛上,我省多位经济学专家均表示,即将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会给苏企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不仅可有效化解过剩产能,还能回升部分传统行业景气度。那么,苏企究竟如何才能借力发展呢?

  “”成为市场制胜之道

  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认为,目前,中国低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已风光不再,民众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国内初级消费市场已经饱和,中国进入了品质化消费和个性化消费的新时代。而企业要想适应这一市场的变化,需提高供给品质,只有通过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促进产业经济增长。

  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核心战略,落点主要在企业。2016年江苏将推出五大举措实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以产业科技创新为突破,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重中之重。2016年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培育大数据开放创新、工业机器人等新增长点,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越是下行压力大,就越是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创新上,推动科技型创新,提高附加值比重。”台下,博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董强与邻座的几位企业家也认同洪教授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是创新的主力军,只有促进企业创新,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江苏企业只有从科技强跨越到产业强,才能在市场上屹立不倒。

  “智慧致富”化解供需矛盾

  “产品出现滞销,市场疲软,企业该依靠什么来进行产业结构转移?”这是本次论坛现场,困扰众多企业家的难题。对此,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沈坤荣给出了四个字的答案:“智慧致富”。沈坤荣表示,当前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不断下滑,工业价格持续回落,企业可以依靠大数据获取有效信息,精准把脉企业及其行业的病症,适时调节市场需求变化。

  沈坤荣认为,大数据时代来临,“互联网+”正在开创一个新的经济时代,依靠移动终端提供交易和消费,给各行业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持。同时,大数据平台还使得信息财富成为共有财富,降低了创业和就业门槛。企业也可通过平台避免产能过剩,化解供需矛盾,不仅促其转型升级,激活供给侧,还能提前摸清包括消费侧在内的生存环境。

  “我们就是大数据平台下的受益者。通过平台数据,及时制订生产计划,避免了供需间的矛盾。”邻家有机农庄的经理王晓向记者介绍,他们是生鲜蔬菜的供应商,为预防供需矛盾,今年下半年,他们通过微信进行预售营销,通过大数据平台,了解到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喜好度和认可度,及时更改了种植计划,调整产量与定价,满足了客户的新需求,使得企业获得较大的收益。

  挖掘“潜在”供给

  “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供需错位’的局面将会逐步改善,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领域将会衍生出新的需求,逐步形成个性化、层次化、多元的供给市场,并衍生出新的需求。”采访中,记者发现专家们在演讲的过程中不断向企业释放出“下一阶段可挖掘潜在供给”信号。

  沈坤荣表示,虽然目前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行业还属于垄断领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供给短缺”现象,而侧结构改革必将打破行业垄断、放开市场。一旦放宽准入门槛,降低成本,必将会吸引新的投资企业进入,而企业不仅可获得新的供给,还能给市场带来新的发展。

  与此同时,沈坤荣也认为,江苏企业可以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参与海外工程建设,把产能释放到国外市场。而企业也可把握政府拓展城市带、城市圈机遇,大城市带动大量小城镇发展,推动互联互通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带动人口居住和产业布局的再配置,由此引出可观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机会。 江苏经济报记者张韩虹实习生董 依

编辑: 刘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