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水资源 保障水安全”系列报道之二

24.03.2015  11:20

世界水日”前夕记者探寻节水新思路—— 理念+技术,水资源这样充分利用

      3月22日是第23个“世界水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气候变化,一些地区水资源紧缺、水污染加重等问题日渐显露。如何更好地节约和利用水资源,我省一些地方早已先行先试,在“世界水日”到来前夕,记者进行了探访。

 

雨水循环用,经济效益可观

 

      “这是学生公寓的实时用水情况,每晚11点到早上7点用水量柱状图维持在每日最低水平,如果柱状图异常升高,说明有地方管网渗漏,就会立即派出维修人员。”在江南大学能源监管中心,房产管理处副处长王强告诉记者,全校任何一栋楼用水情况均可通过学校自主研发的“数字化能源监管”平台及时看到,通过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并消除浪费隐患。而在以前,水管漏水最快也得等到抄表时才能发现。

      为建设数字化节约型校园,江南大学自筹资金数百万元,投入学校节能监管和节能改造。教学楼和学生公寓等区域的公共卫生间,全部启用人体感应自动冲水式水箱,仅教学楼每月节水就达8000多吨,按照无锡水价4.45元/吨计算,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水费42万元。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建设了雨水收集循环利用系统,雨水通过处理后可用于冲厕。江南大学能源管理科科长宋建强说,在学生公共浴室安装刷卡计时收费系统,改造后浴室耗水量由67.5吨/小时降至14吨/小时,这套系统在许多高校得到推广。

      在学校建筑面积、学生人数、设备总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江南大学年用水量却从2006年的238.6万吨降至2013年的132万吨,学生年均用水量从2006年的93.6吨降至2013年的41吨。

 

用上物联网,用水比滴灌少

 

      春寒料峭,位于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三阳植物工厂,1500平方米的种植基地内绿意盎然,生态果蔬长势喜人。既不见土壤,又看不到灌溉设施,蔬菜是怎么旺盛生长的?

      “大田种植情况下,一吨水能生产两三公斤蔬菜。但我们在种植区域全部实施物联网智能化用水技术,一吨水能生产出55公斤蔬菜,用水量比滴灌还要少2/3。”植物工厂负责人王亚林指着无土栽培的生长苗床告诉记者,秘密就在下面的营养液上:“先通过水泵把水输送到处于高处的苗床远端,让水从高处出水口在苗床上流向低处收集口,经收集口流向储液罐形成生产用水循环使用,并通过电脑控制营养液浓度。全程全封闭状态下育苗和生产,产出果蔬完全达到生吃的健康标准。

      “传统土壤栽培在灌溉时,大量水分都渗透到土壤深层,不能为农作物充分吸收,而这套系统可以让营养液不断被循环利用,大大节约灌溉用水。”王亚林说,利用再循环节水技术浇灌施肥,省工、省时,又节水、节电,还实现了面源污染零排放。

      截至目前,无锡已建成水资源智能管理物联网信息系统116个监测点,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回用、中水利用、雨水利用、农田回归水和养殖尾水生态处理再利用、零排放等节水示范基地。

 

理念先行,节水贯穿企业建设

 

      住过苏州金鸡湖大酒店的人也许会对其园林式环境印象深刻,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家酒店处处都融入节水理念。酒店建设初期,就从节能角度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各类能源以达到节能减排效果,按照绿色三星建筑标准设计施工,投入百万元安装节水型洁具,红外线感应自动冲洗便器和感应龙头每年节水5000立方米。酒店员工淋浴用水使用智能刷卡系统,每年节水3000立方米。

      酒店绿化面积20万平方米,整体绿化覆盖率70%以上,浇灌这些绿植的水全部来自酒店景观水池。酒店工程部总监桓秋平介绍,这个占地约1000平方米的水池是个人工湖,能够将雨水收集储存,经过自然净化和物理处理后,集中到草坪下近200立方米的蓄水箱里,用于草坪自动灌溉系统,一年可节水16000立方米。
      “江苏把节水作为缓解水环境压力、减少废污水排放的源头控制措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省水利厅水资源处处长季红飞说,我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节水减排、高效利用的原则,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建立行业耗水监控考核机制。去年全省万元GDP用水量较上年下降超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超6%。    (刊登于《新华日报》作者:吴琼 责编:省水利信息中心 程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