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集电视文献艺术片《毛泽东诗词故事》举行审片会
解读领袖诗词 弘扬伟人精神
10月2日,由总台出品、南京电影制片厂承制的十集电视文献艺术片《毛泽东诗词故事》(暂名·初编版)在宁举行了审片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李捷,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秘书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郑德兴一行,专程从北京赶来南京参加审片会,总台台长卜宇、纪委书记蒋宏宾等陪同审看。该片脚本撰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原江苏电视台副台长季世昌参加。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而且是才华横溢、独树一帜的诗人。毛泽东诗词,艺术地记录了他一生的光辉足迹,生动展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画卷,是一部中国人民的理想史、奋斗史、创造史、建设史。向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献礼的文献片《毛泽东诗词故事》,共十集,每集50分钟,精选毛泽东诗词37首、诗词故事数十个,以诗意的语言、精美的画面、优美的朗诵,深度解析这几十首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文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毛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毛泽东伟大的精神世界和领袖风采。2013年8月10日,国家重大理论文献影视片创作领导小组批准该片立项。
据了解,早在去年12月项目筹划之际,南京电影制片厂就先期组织了两个摄制组外出抢拍镜头。今年5月至6月间,又组织精干力量分成五个摄制组,赴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东、安徽、重庆等地拍摄,在武汉、长沙、韶山、井冈山等地多次拍摄取景,团队足迹几乎遍布全国,行程约十几万公里。同时,一支精干的特技组抓紧做后期特效。6月20日以来,共有10个后期小组对片子进行剪辑和制作。
李捷副院长对片子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他说,片子总体基础很好,有自己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整部片子大结构、大基础很好。解说词很感人,准确性高,语言表达比较成熟到位。二是思想达到一定深度和高度,这得益于江苏总台领导的重视,以及整个创作团队的努力。三是画面精致,且与主题贴切,说明整个摄制组从编导到摄影师在诗词的理解上很到位。从总体上说,片子已很大程度上超过了10年前拍摄的文献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为了把这部重点片子做得更好,团队还要继续努力,尤其是要抓特色、抓思想展现、结构完善,要深挖故事,还要进一步开好头、结好尾。
卜宇台长在审片会上表示,整部片子基础很好,大方向把握得当,整个摄制团队很努力,呈现方式已与十年前有较大区别,外拍很精美,画面赏心悦目,在资料使用上下了工夫,特技科技含量高,呈现比较到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深入思考拍摄这部纪录片的重大现实意义。要表现毛泽东作为伟人,他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以及他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要思考观众看了该片之后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心灵触动。特别是在我们党强调认真践行群众路线的背景下,我们要着力强化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使命的担当,反映他作为一代伟人、一代领袖怎么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把当时苦难的中国带出黑暗走向光明,反映广大人民怎么响应党的号召起来闹革命、求解放,尤其要突出表现毛泽东同志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赤诚与热爱。要注意不能就诗词讲解诗词,更不能生硬和空洞地说教,要恰到好处、潜移默化而得当地表现主题。
纪委书记蒋宏宾全程陪同审片,并在审片结束时谈了对片子的修改建议,他建议创作团队进一步提炼主题内涵,理顺结构框架,注意准确表达,把握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并尽量体现首尾呼应的效果,力争做成精品、上品。郑德兴副会长在审看该片后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指出要对初编版进一步精加工,使每一集都有感人的亮点呈现。
审片会上,摄制组全体人员深受鼓舞和鞭策,表示将不辜负总台领导和专家们的希望和期待,努力把这一重大题材做大、做深、做优,使之成为一部掷地有声、传播力强的精品力作。该片预计在今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苏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