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省级艺术基金在江苏成立 鼓励个人申报不设门槛

12.12.2015  08:22

  年基金规模达5000万

  新华报业网讯 昨日,全国首个省级政府艺术基金——江苏艺术基金正式揭牌。今后,无论体制内外、个人或者公司,只要有好项目,都有机会申请江苏艺术基金,获得官方资助。这种只以项目说话,不看出身的做法,无疑是推动江苏文化艺术发展的重大有力举措,恰如冬日里的一股暖风,为江苏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近年来,江苏紧紧围绕文化强省建设目标,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着文艺精品力作不够多;艺术生产创作重评奖、轻观众,重形式、轻本体;对各种文艺思潮、文化现象的反应还不够敏感等问题。

  成立江苏文化基金,正是“对症下药”的一剂良方。江苏艺术基金的成立,是和国家艺术基金的一次“对接”。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赵少华告诉记者,国家艺术基金成立两年来,共资助舞台艺术创作项目490项,传播交流推广项目186项,艺术人才培养项目140项,青年艺术创作人才305位,资助资金总额11.52亿元。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努力把国家艺术基金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地方,江苏艺术基金的扶持范围包括:在江苏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设立的各类企业、文化事业单位、社团,以及对江苏省文化事业发展起推动与引领作用的个人等。

  “低门槛,高定位”,是江苏艺术基金特意强调的两个准则。所谓“低门槛”,就是要打破体制内外的界限,打破地区界限,打破部门分割,让所有具备资质的机构和个人都能有机会申请基金资助;“高定位”则要求在扶持层面上体现高定位,立足示范性和导向性,体现较高水准,绝不能搞平均分配。对此,顾芗深以为然:“基金一定要建立起高起点、高质量的准入制,要真正把扶持资金作用于优秀作品的创作传承、传播推广,真正把江苏艺术基金打造成权威、公正、高效的文化精品孵化器。

  对公众而言,艺术基金还是个新生事物。赵少华就提醒说,“基金的运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完善。日常运作要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在阳光下运行。”这方面,《江苏艺术基金章程》有明确规定。在评审主体上,将改变主要由行政权力决策的格局,确立各类专业、专家评估的重要作用,使评审更加科学合理,江苏艺术基金理事会为江苏艺术基金的决策机构,理事由有关部门负责人、艺术家、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等组成。在运行机制上,实行决策、协调、执行、监督适当分设,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程序和操作,充分尊重广大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

  据悉,江苏艺术基金管理中心目前正在制定2016年度申报指南,预计于明年年初推出。

  (记者张楠董晨)

编辑: 莫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