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生态是最大的改革红利

03.11.2015  15:32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震惊世界。即使按照国际标准测算,我国家庭收入能够达到中产阶层标准的人口数,也已经是数亿之巨。可是,问题随之而来。如果仰望星空成为奢望,如果呼吸新鲜空气需要等风来,如果河流不再是碧水悠悠而是污水泛滥,那么,这样的经济增长意义何在?在现阶段,虽然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但是种种现象表明,经济发展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正在上升为社会重大矛盾,它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和普遍的公众焦虑。

  工业化生产技术、市场机制以及资本运作,三者深度结合所产生的现代经济模式,足以按照自身的意图创造一个新世界,从而重构现代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种经济模式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它让个人在它面前显得极为渺小且无可奈何,于是我们看到人类社会极为奇特的情景:人们在挣脱中依赖它,在反抗中顺从它,在抱怨中歌颂它,在逃避中拥抱它。它能够将劳动力和文化,以及土地、河流、空气,由物品转化为产品,由产品转化为商品,由此,资源不断转化为资本,从而获得超级收益。当大自然的土地、河流、空气等成为生产资本的一部分,而不再被当作人类安放灵魂的山野和星空;当大自然只是被利用为价格低廉的资本要素而成为赚钱工具时,大自然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被践踏和损毁就是自然环境难以逃脱的厄运。

  但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并非不可避免。生态即心态的延伸,生态环境的恶化,肇始于人类精神的恶化。虽然人类思想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但是客观世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得到何种方式的改造,则取决于人类的技术能力和价值观念。每个人都有三个母亲:自然之母,生身之母,文化之母。待自然之母以敬,待生身之母以孝,待文化之母以忠,是每一个有教养的个人必须具备的心灵品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谐相处只是底线,人类善待自然的方式,应当如善待生身之母。改变急功近利、重物质轻精神的心态,才能够为优化生态提供主观基础;不断推动技术升级,淘汰落后生产方式,根治污染而不是转移污染,才能够为优化生态提供物质基础;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才能够为优化生态提供制度保障。法治与德治获得成功的根源,在于道治。提高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此乃正道,以正道治理环境,必然成功。

  保护环境、优化生态,是改革带给人民的最大红利。在阳光下呼吸清新的空气,在田野上驻足清澈的河流,在晨曦中开始忙碌的一天,在星空下遐思深远的心灵,这是一种每个人都可以花费最小成本而能够公平享有的权利,且与贫富无关,与权力无关。但是这种公平和普惠,却有可能受到损害。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美好环境,以对待生身之母的善道对待自然之母。如果改革能够以莫大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彻底改变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那么,良好生态就是改革带给人民的最大红利。(魏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