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时刻 营造良好舆论—总台成功推出“ 习马会”特别报道
11 月7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为报道好这一重要历史性事件,总台广电新闻中心、江苏新闻广播、城市频道等提前组织、精心策划,成功推出一系列特别报道。“荔枝新闻”客户端也及时跟进,推送相关消息。广电新闻中心第一时间派出采访组赶赴新加坡,与600 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同仁一道,记录和见证这一被载入史册的新闻事件。除派员到现场抢得第一手资讯外,广电新闻中心还充分挖掘后方资源,以前后方的有效对接,延展报道的广度和深度。
会面当天中午,广电新闻中心前方记者就抢先对会场的准备情况、各大媒体的关注热点以及新加坡各界对此次会面所表达出“诚意”“善意”进行报道。会面当晚,《江苏新时空》中头条播出新闻《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在省内外社会各界获得良好反响。会面后,记者利用“在现场”的优势,及时发回报道,确保了各项规定采访动作及时准确、导向正确。在报道历史性事件的同时,体现地方媒体的独特视角,也是广电新闻中心此次策划的重点着墨之处。着眼于江苏“两岸交流互动最热络、合作成果最丰硕区域之一”这一鲜明特色,在7 日会面当晚的《江苏新时空》栏目中,巧用“我省多地开通直达台湾航线”这一省内时效新闻,表达了“两岸一家亲,苏台合作迎全新未来”的主题,与两岸领导人会面形成直接呼应。8 日、9 日,《江苏新时空》继续追踪会面的反响效应,将前方对海外媒体、新加坡当地华人、台湾游客的后续采访与后方对在苏台商、台湾大学生以及全国台联顾问的采访有机融合,阐述并展望了会面泽被未来的深远影响。此外,广电新闻中心还在《通天下》《新闻眼》《新闻空间站》等栏目以及新媒体手机客户端,对此次会面进行了全天候、多平台、各具特色的报道,营造出浓厚的舆论声势。江苏新闻广播的“习马会”报道从11 月4 日开始预热,7 日、8 日进入高潮,前后历时6 天,全天节目联动,除了严格转载央媒的报道外,自采报道视角新、分量重,新媒体推送始终保持高阅读量,分外亮眼。权威板块栏目《江苏新闻联播》《新闻早高峰》《新闻晚高峰》都在头条位置大篇幅报道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的消息、反响和积极意义。全天滚动资讯和延伸评论节目,也对此充分报道和解读。
11 月4 日,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在南京召开,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抓住机会,采访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请他就11 月7 日举行的两岸领导人会面发表看法。该报道为江苏新闻广播的独家报道,一经播出反响强烈,江苏的台商、台湾学生、台湾社团积极响应。对此,11 月6 日江苏新闻广播推出特别报道《在江苏的台商寄语两岸领导人会面:书写意义非凡的历史新页》。11 月7 日凌晨,江苏新闻广播特派记者抵达新加坡。上午10 点,江苏新闻广播开始实时连线,并在整半点即时资讯头条不间断地推出相关报道。下午3 点,习近平和马英九正式会面,节目实时转播,编辑即时编发新华社消息给主持人播报,让这历史性珍贵的两分钟在广播中完美呈现。除了现场连线,记者还采访了生动鲜活的现场花絮,用南京的视角、用江苏新闻广播记者的亲身感受写下《两岸领导人会面聚焦世界目光,超600 名记者见证历史》一稿。与此同时,江苏新闻广播官方微博和微信也实时关注“习马会”,7 日全天利用江苏广播的微啵LIVE 云平台进行全程直播,共编发了25 条前方记者的实时动态,吸引大批听众关注该事件并参与互动。7 日晚,江苏城市频道《零距离》节目中,共播出相关报道3 条。其中《< 零距离> 记者直击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这一握手,跨越了66 年!》均由赴新加坡特派记者采制传回,完整记录了两岸领导人会面过程、国台办新闻发布会,以及会场前期准备、新加坡华人华侨喜迎盛会等内容。11 月8 日,前方记者再次发回《“汪辜会谈”亲历者:乐见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以一名参加过“汪辜会谈”报道的历史见证者的角度,谈两次会面的重要意义。同时在宁记者也配发《两岸领导人会面:南京台湾籍师生欢欣鼓舞》一片,传递了在宁台商、学界代表“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两岸同胞谋得更多的福祉”的期望和呼声。新媒体方面,7 日当天,《天天视频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习马会”即将开启,一张图带你看懂两岸切割不断的血缘纽带》,《零距离》官方微博发布了《< 零距离> 美女记者直击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面》等一系列消息,从各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了这一重要历史性事件。(王琎 严园园 尹浼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