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青藏黔五省区党报联动聚焦脱贫攻坚 东西协作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安康市市长赵俊民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市长果果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铜仁市市长陈少荣
两会圆桌·省级党报联动②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口支援工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亲自部署。3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行百里者半九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现在倒计时还有20个月,越到关键时候越要响鼓重槌、警钟长鸣。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越是到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越要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按照中央部署,江苏对口支援和帮扶西藏、新疆、陕西、青海、贵州等省区,与受援地一起努力,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国两会期间,江苏、陕西、青海、西藏、贵州五省区省级党报联动,倾听代表委员心声,凝聚攻坚冲刺的强大合力。
扶志扶智,脱贫更有信心动力
一个是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一个是山清水秀的黔东山城,江苏省苏州市与贵州省铜仁市因东西部扶贫协作而紧紧联系在一起,也让总部位于苏州市吴江区的中国500强企业亨通集团与铜仁结下不解之缘。3年前,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捐资数百万元,援建铜仁希望小学,极大地改善了山区孩子们的学习条件。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抓住教育扶贫这个根本,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就是让‘明天’更有希望。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起努力,不让一名贫困孩子失学,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崔根良说。
秉承“得诸社会、还诸社会”理念,亨通成立江苏首家民营企业发起、国家民政部主管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亨通慈善基金会,专注于扶贫、济弱、赈灾等,迄今累计捐助超过6亿元。聚焦教育扶贫,亨通帮助国家重点贫困县江西广昌的5所乡村小学翻新扩建校舍及教学配套设施;在江苏对口支援的新疆伊犁州捐资设立“亨通慈善助学专项基金”,资助特困高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西藏桑日县捐资帮助幼儿园购置学习生活用品。在重庆酉阳、巫溪、黔江三地,亨通开展留守失学儿童帮扶行动,让3000多名儿童重返校园、重进课堂。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亨通积极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先后参与甘肃庆阳、云南德宏和怒江、贵州晴隆、四川凉山等地扶贫,投入大量扶贫资金与贫困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帮助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增强脱贫攻坚内生动力,让困难群众坚定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要勇当社会责任的履行者、脱贫攻坚的实践者,帮助困难群众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获评全国“时代楷模”的崔根良深有感触地说,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亨通将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聚焦重点、加大帮扶,在参与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作出更大贡献。
【全景观察】江苏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新疆伊犁州、克州、兵团四师和七师,青海海南州;对口帮扶陕西、青海西宁市和海东市,贵州铜仁市,以及重庆万州区、云阳县和湖北秭归县。去年,全省安排财政性对口支援和帮扶资金56.65亿元,组织实施援建帮扶项目1600多个,帮助受援地2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17—2018年,我省对口援建和帮扶省市共有43个贫困县实现“摘帽”。
江苏深化产业协作、智力帮扶、结对共建,政府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和帮扶协议33个、企业间签署合作协议92个,选派教师、农技、医务等专业技术人员2188人次,引导各类资源向“携手奔小康”结对乡镇、行政村延伸,扎实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凝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黄伟/文
徐飞华/摄
深化苏陕协作,加强区域合作
在江苏、陕西两省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扶贫协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成为陕西脱贫攻坚重要力量和省际合作典范。
“1996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东西部扶贫协作重大决策部署,安康市与常州市有幸‘结缘’。”全国人大代表、安康市市长赵俊民介绍,23年来,常州的无私援助让两地协作交流不断深化、经济合作日益密切,实现苏陕交流县级协作全覆盖,构建起“条块结合、层级覆盖”的立体帮扶体系。2017年以来,5.41亿元扶贫协作资金激活秦巴汉水,518个扶贫协作项目助力安康脱贫攻坚,4万余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常州每年从资金、人才、项目等方面给予安康大力支援,并积极推动常州乃至长三角企业到安康投资兴业,安康出台政策、优化环境、主动承接。常州市帮扶工作组牵线引进的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已成为安康发展最快、带动力强的新兴扶贫产业,短短一年多建成毛绒玩具企业120家,吸纳就业6079人,其中贫困人口1424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安康“新社区工厂”快速成长,全市建成316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514人。
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安康干部群众信心满满。“将不断深化扶贫协作的深度,积极拓展结对帮扶的广度,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聚焦招商引资、资金使用、人才交流、劳务协作、助医助学、社会帮扶等领域,倾力打造‘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新都’,推动两地扶贫协作再上新台阶,助力安康市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赵俊民表示。
【全景观察】去年,陕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江苏对接,签署政府间合作框架协议和产业发展、产品购销、民生改善合作协议,深化携手奔小康行动。到去年10月中旬,陕西56个贫困县与江苏实现结对全覆盖,镇、村结对分别达到239对和129对,落地产业协作项目232个,总投资49.7亿元。
通过建机制、搭平台、抓培训,贫困劳动力在江苏就业增至7000多人。随着人才交流深化,双方互派挂职干部552名,苏陕两地干部人才互访达2400多批次、2.3万多人。江苏省各级财政累计支援17.5亿元,实施1400多个扶贫项目,推动苏陕扶贫协作迈向扩量、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两省协作领域越来越广、交往合作越来越深、扶贫路子越走越宽。
陕西日报记者张斌峰/文母家亮/摄
苏青牵手,同心攻坚奔小康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长江,从大美青海奔涌而出,历经千山万水抵达东海,不仅哺育沿江两岸人民,更拉近青海与江苏时空距离。
对于海南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拉乙亥麻村村民李先才让来说,放羊是再熟悉不过的活,自己一缺技术、二缺学历,外出打工是件挺遥远的事,更没想过到千里之外的江苏工作。
对于南通如皋市海通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员工马钰荣来说,也没想到在生产一线碰到来自青海的徒弟。
2010年,中央明确江苏对口支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2016年7月,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召开后,中央调整结对关系,明确江苏省对口帮扶增加西宁市和海东市。苏青两省结下深厚缘分,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并肩作战。
“江苏对口援建海南州以来,资金、人才、项目、产业等源源不断,既解决了近忧,还解决了远虑。”说起扶贫协作带来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生忠如数家珍,“‘大病全覆盖、小病就近看’,藏区牧民的孩子、外出务工人员的留守子女实现‘零辍学’,九年义务教育全面覆盖”。
贵德县河东寄宿制学校综合教学楼项目、扶贫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游牧民定居工程配套设施项目、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创业园区、贵德县河阴镇环境整治(人行道改造)项目……一股股“江苏大爱”的汇入,让毕生忠所在的高原小城日新月异。
【全景观察】 “十三五”时期是青海藏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五年,也是苏青两省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开创对口支援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时期。到去年6月底,江苏拨付援建资金7.5478亿元,组织实施113个援青项目。
江苏注重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推进社会事业、经贸合作等齐头并进。通过举办各类产品交易会,极大推动两地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2017-2018年,江苏引导5家企业到西宁、海东两市实施产业扶贫,吸纳5200名贫困人口就业,将带动7800人脱贫。
既有资金、项目帮扶,还有人才帮扶。一方面,加强中长期援青专业人才引进增派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对海南州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截至去年底,海南州累计选派51名干部人才赴江苏挂职锻炼。去年,江苏赴海南州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累计超300人次。
青海日报记者孙海玲咸文静/文
祁国彪/摄
全面小康路,步履更铿锵
拉萨把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发挥江苏、北京两个援藏省市作用,把脱贫攻坚与对口援藏有机结合。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下,江苏援藏工作组在达孜区、曲水县引入先进的园区建设和管理经验,助力打造产业发展、经济增长、脱贫攻坚主阵地。”全国人大代表、拉萨市市长果果表示,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江苏统筹谋划,充分发挥拉萨净土、净空、净水的生态优势和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的文旅优势,帮助做大做强净土健康和文化旅游两大优势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江苏将项目资金和各方资源向基层民生倾斜、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积极发展产业、着力改善民生。“我们着力打造‘一县一品’,让困难群众就近就便融入本地发展,持续稳定增收。”果果介绍,去年拉萨已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将更加注重脱贫的稳定性,持之以恒提高脱贫质量,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对此,拉萨提出“四个不”——
坚持帮扶力度不减弱,继续按照“一把手”工程,强化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抓好抓实。
坚持政策执行不走样,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实施,防止贫困人口返贫。
坚持就业提升不动摇,不断加强贫困群众就业培训,做好就业岗位开发,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就业。
坚持问题整改不间断,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回头帮”,把短板补齐、基础打牢。
【全景观察】透过一组数据,可以感知拉萨脱贫攻坚的成效。去年,拉萨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8亿元,是1978年的227.6倍,年均增长14.5%;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1亿元,是1978年的370倍,年均增长1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53元,是1978年的97.7倍,年均增长12.1%。
3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建成,搬迁群众2.3万人。“十三五”计划实施的420个扶贫产业项目,开工率达70.2%,建成投产率达48.3%,累计带动3.75万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全市所有县(区)达到脱贫摘帽标准,22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27%。
西藏日报记者孙文娟蒋翠莲/文
旦增西旦/摄
深化扶贫协作,携手同步小康
“‘十三五’期间,铜仁贫困人口从58.32万人减少到去年底的16.56万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离不开苏州人民的鼎力相助。”全国人大代表、铜仁市市长陈少荣介绍,江苏、贵州两省和苏州、铜仁两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协作工作,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
去年初,苏州、铜仁共同制定《铜仁市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要点》《铜仁市东西部扶贫协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两地持续加强人才交流、资金支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区域联动、模式创新等工作,探索东西部扶贫协作的“铜仁实践”。
“特别是在产业合作方面,全力推动苏州的产业、技术、人才优势与铜仁的资源、生态、人力优势高位嫁接。”陈少荣介绍,苏州、铜仁两地着力深化园区共建、推进产业招商、搭建交易平台,推动铜仁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两地互利共赢。
“我们将与苏州携手把对接机制向基层延伸,把项目和资金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倾斜,强力推进帮扶项目示范点建设和整村推进帮扶工作,健全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帮扶合作内涵。”陈少荣说。在今年两地帮扶工作要点中,将重点聚焦增强造血功能,打造产业合作升级版;聚焦业务能力提升,打造人才智力支持升级版;聚焦基层结对帮扶,打造帮扶合作模式升级版。
【全景观察】 2013年以来,苏州、铜仁持续深化经济、文化、产业、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对口帮扶和交流合作。2016年,苏铜对口帮扶工作上升为国家层面部署。两地完善联动机制,延伸结对帮扶层次。铜仁全市116个乡镇、242个贫困村、219所学校、48所医院,与苏州96个镇、240个村、221所学校、31所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关系。
在人才交流方面,两地积极开展干部挂职交流,推进专业人才交流,开展干部教育培训等。铜仁先后选派126名优秀年轻干部赴苏州挂职锻炼,选派119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苏州交流考察、跟岗学习,累计接收169名苏州干部到铜仁挂职,苏州先后选派763名专业技术骨干到铜仁开展专项帮扶。
在资金支持方面,仅去年,江苏省及苏州市各类帮扶资金达4.3亿元,其中3.14亿元用于铜仁县以下乡村振兴、产业园区、教育医疗、人才培养、劳务协作等工作,实施帮扶项目244个,带动铜仁近7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
在产业合作方面,两地深化园区共建,苏铜两市县级结对帮扶地区均已签署园区共建协议,61家东部企业落户铜仁,带动铜仁1164名贫困户就业增收。通过劳务协作,苏州累计帮助铜仁10664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就业。
贵州日报记者杨聪/文邓刚/摄
标签:
编辑:王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