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沾泥,方能闯过“雷区”

19.05.2016  11:56

  面对发展瓶颈期、经营高风险,村镇银行如何找出路

  新华调查

  新华报业网讯 自2008年我省成立首家村镇银行以来,目前78家村镇银行、128个网点实现了县域全覆盖,并与农商行一起搭建了县域“双法人”适度竞争的格局,且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在80%左右,户均贷款64.4万元。尽管如此,村镇银行依旧面临着“有钱贷不出,有债收不回”等难题,发展进入“瓶颈期”。记者近日走访了苏北、苏南的部分村镇银行,看看他们如何突破瓶颈。

  知根知底,村民情况摸得清

  今年36岁的李海燕,是东台稠州村镇银行安丰支行三农业务部的客户经理。2年前,她是一家小贷公司的财务经理。“我没有任何客户资源,父母务农,没有亲戚朋友吃‘公家饭’,不管是拉存款、还是放贷款,真是两眼一抹黑。

  为了跟上农民的作息时间,她经常早晨5点多跑到负责的五进、红安两个村,时不时帮人推一把车子,农忙时帮农民下地干活,有时晚上10点多还在帮农民交电费。为了方便村民联系,她在村里张贴了20多张有名字、电话、照片、服务内容的宣传牌。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她摸清了两个村子农民的户数、人员等基本情况,制成表格连同照片一起放入数据库。

  李海燕这样的客户经理,是这家村镇银行突破瓶颈的“法宝”。在该银行,既有61岁的团队负责人,也有高中毕业、40多岁的农村大嫂,完全打破了普通人印象中银行客户经理要高学历的条条框框。“村镇银行应是农村金融里的‘大排档’。”东台稠州村镇银行行长左自如说,大排档首要的是接地气,这些人从农村出来,最了解农村,而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且不说愿不愿意到农村,他们都飘在半空中。他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些人吃苦耐劳,对薪酬的要求远不如本科生、硕士生,可以减轻银行的人力成本压力。左自如介绍说,根据客户经理和团队负责人利润贡献、工作考核等综合情况,设定20个等级,确定不同的基本薪酬和目标薪酬,每半年考核一次。以一个初级客户经理为例,全年固定薪酬、福利及“五险一金”等成本在2.5万元以内。

  三户联保,把风险降到最低

  5月7日,周六,下着小雨。昆山鹿城村镇银行营业部总经理陶子寒撑起竹篙,帮蟹农潘忠明把摩托艇驶出岸边,奔向阳澄湖中心。这个时节,正是蟹苗生长的季节,潘忠明的300亩水面里养殖着60万只蟹苗,每天饲料费要4000元左右。

  借助于鹿城村镇银行的支持,他的养殖水面从5年前的100亩拓展至300亩,家里新盖的别墅可同时容纳5桌人吃饭。“银行虽然多,但是贷款也麻烦,要抵押担保,村镇银行三户联保,简单方便。”潘忠明说。

  昆山有各类银行38家,而阳澄湖的蟹农们也不缺少银行上门服务。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地区,夹缝中谋生的鹿城村镇银行获得了发展空间,并且于2015年7月21日挂牌新三板,成为全国首家进入资本市场的村镇银行。昆山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鹿城村镇银行更多采用了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两种方式,其中前者主要针对专业合作社融资难题,由乡镇企业作担保;后者针对农户,由于这些农户和小微企业主脱离了对房产、土地等抵押物的依赖,采取了信用贷款,户均贷款不足20万元。

  鹿城村镇银行行长陆忠君告诉记者,依托于发起行的技术优势,该行设立网贷直通车、网银、手机银行、微信支付等多种途径,还配备了在行式、离行式存取款ATM机,配备全国联网的缴税系统等多种服务方式。

  拾遗补缺,决不“贪大求洋

  求大、求快,是村镇银行曾经发展的模式。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不少村镇银行在发展之初,采取传统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从企业贷款入手,快速拉高银行的存贷款规模。这一做法带来的就是迄今难以消化的不良贷款。

  支持三农、支持小微,是当初设立村镇银行时的首要出发点。为此,银监会给村镇银行的牌照是有限牌照,即理财投资、票据、异地贷款等业务均不能开展。“有限牌照,并不是村镇银行陷入发展瓶颈的关键因素。”在省银监局副局长谭震祥看来,相比于其他地区,江苏县域银行门类齐全,但是缺少服务有特色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一个有活力的特色小银行,能够发挥出比自身资产规模更大的效应。”他说,村镇银行只有立足本地,坚持区域错位经营,发挥“拾遗补缺”的作用,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村金融和小微金融,依旧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记者调研中发现,凡是农商行“阳光信贷”做得不好的地方,村镇银行就能获得发展空间,凡是农商行个人贷款占比低的地方,村镇银行的个人贷款占比就会高。

  谭震祥说,不管城镇化以及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农民的经营方式和身份如何变化,村镇银行都要跟随变化,坚持做“”不做“”,做“”不做“”、做“”不做“”,只有这样,村镇银行才能在竞争激烈的金融领域安然闯过“高风险雷区”。

  本报记者 赵伟莉

编辑: 廉昕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