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与脑溢血有啥不同
●对于中国人来说,缺血性脑卒中比出血性脑卒中更常见,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
人们常常提到脑血管病,又称为“脑卒中”“脑中风”,这些和“脑血栓”“脑溢血”是什么关系呢?
脑血管病是指脑的血管出现异常,进而导致脑无法发挥正常功能的一组疾病。根据脑血管的病变不同,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虽然它们都被称为“脑卒中”,但是发病机制是截然相反的。
所谓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由于脑血管的狭窄或阻塞造成其供应的脑组织缺血,如果阻塞后的血管因为自身或药物的因素很快得到疏通,使脑组织的血流恢复供应,那么就会出现一过性的脑缺血症状,而不会出现脑组织的坏死,也就是临床上所说的“小中风”,医学上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但是,如果这种血管的阻塞并未及时疏通,那么相应的脑组织可能因得不到血管内血液带来的营养而出现坏死,这部分脑组织所负责支配的功能就会暂时缺失,出现如偏瘫、言语不清、头晕或者口角偏斜等症状,这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脑血栓”。
所谓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长期的高血压、动脉瘤或脑血管先天比较脆弱等原因,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这些血液在脑中无法轻易清除,压迫正常的脑组织,使大脑无法发挥正常的功能,也就是常说的“脑溢血”。
对于中国人来说,缺血性脑卒中比出血性脑卒中更为常见,缺血性脑卒中约为出血性卒中的3倍。近期,我国学者发现了“卒中高发带”: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西藏、新疆、宁夏的卒中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
据近期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估算,我国卒中后存活人群超过1000万,其中有接近50%的患者首次卒中发病年龄小于65岁。而在这些幸存者中,有将近3/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偏瘫、失语等。
只要控制好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脑卒中的早期信号进行早期诊断识别和筛查,就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如何有效地预防脑卒中?可以建立一张健康信息卡,包括以下内容:
1.家族史:如果家人有心脑血管及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自己也需要提高警惕。
2.膳食习惯:主张低盐低脂饮食,每天摄取钠应小于2.4克,低于1.5克也是合理的。每天应至少吃5种以上的水果或蔬菜,可适当吃些坚果、豆类、鱼肉及橄榄油,少吃糖类及红肉。
3.吸烟及饮酒史:吸烟导致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与吸烟量成正比,最高可达不吸烟人群的6倍。但戒烟后2年,卒中的危险性即大幅度下降,5年后与不吸烟人群已无明显差异。
4.既往疾病史:每年做一次体检,及时控制自己的血压及血糖,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很有益处。
(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人民日报》( 2015年01月30日19版)
原标题:脑血栓与脑溢血有啥不同
稿源:人民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