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桐削减PM2.5能力倒数 巴西铁吸收甲醛最有效

11.03.2016  08:59

  □金陵晚报记者 于飞

  雾霾成常态,空气净化器“名堂”又太多,在家里摆绿植是很多市民选择净化室内空气的首选。去年,南京绿化园林局开展了室内16种盆栽植物削减PM2.5以及室外的5种常绿园林植物对不同污染物削减的研究和排名。昨天,该研究的后续成果发布了。

   城市

   法桐削减PM2.5能力弱

  园林部门“锁定”了南京33种常用绿化植物作为实验对象。其中,乔木21种,灌木12种。分别对它们削减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三种污染气体的能力进行排名。

  课题组负责人、南京中山植物园于金平研究员说,他们首先通过在环境烟雾箱内的模拟实验,对植物防污染作用进行监测。通过监测仪器,定性定量地研究每一种绿化植物对大气条件下污染物和污染气体的吸附能力。根据1小时、2小时不同时段,这些绿化植物的“吸污”排名就一目了然地出现了。实验发现,以2小时为例,银杏对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削减分别达到35.7%、92.7%、59.3%;香樟对三种污染物削减则是56.9%、97.8%、74.9%。相对而言,法桐吸污能力排名则靠后。

   室内

   巴西铁吸收甲醛“杠杠的

  此次,课题组还首次选择了24种室内绿植,对其吸收甲醛的能力进行排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嫣教授告诉记者,实验中,他们向模拟箱内注入高浓度的甲醛,两小时后,监测结果表明,以龟背竹和芦荟为例,前者甲醛吸收效率达到90%,而芦荟则为30%。她说,一般来说,绿植如果叶片越大,吸收甲醛能力就越大。就排名来看,巴西铁吸收能力最强,其次是吊兰。

  据介绍,甲醛对于植物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这种化学物质同样会与植物的蛋白质、核酸和脂类物质发生反应,伤害植物细胞。不过,植物对甲醛有“自我防御”功能,它们会把甲醛与特定的化学物质反应生产出氨基酸,或者是直接变成碳酸和二氧化碳,从而进入物质循环,用于制造新的糖、脂肪或者蛋白质。

   发现

   有些植物还会“”甲醛

  短时间,室内甲醛被绿植削减了,按道理,长时间摆放岂不是更有效果?马嫣告诉记者,实验中他们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吃饱”甲醛后,一些植物还会再把甲醛“吐出来”。

  据悉,课题组选择了花叶万年青、白掌、橡皮树、螺纹铁这4种室内绿植,将实验时间拉长到12小时。结果发现,除了螺纹铁之外,其他三种要么就停止吸收、要么还会把甲醛释放出来。马嫣说,这是之前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比如橡皮树,在5小时、10小时监测的时候,室内的甲醛浓度又回升了;另外,其他三种在削减到一定比例后,甲醛浓度竟然平衡在一定水准线上,不上也不下了。

  所以,这也证明“吸收甲醛”是植物的防御反应。说白了,处理甲醛也只是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活动。将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还要兜不少圈子,远不如吸收二氧化碳来得有效。马嫣说,他们还会深入研究,但她也提醒,并不意味着这四种植物不能摆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