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最美职工”胡胜:尖端装备制造一线的技术尖兵

26.05.2015  21:09
胡胜工作照。

  中国江苏网5月26日讯(实习生方杏 记者杨丽)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他仅用了15年时间;从机载火控、机载预警机到舰载火控,他一步步成长为我国精密加工制造领域顶尖技术团队的领军人物;他承担关键重要部件加工70多项,提出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30多项,节约科研经费近千万元。他叫胡胜,现任中国电科第十四研究所数控车高级技师。

  胡胜先后荣获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职工组数控车第一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2013年,他成立了以胡胜大师命名的“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014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被称为“工人中的院士。”近日,又获得江苏省“最美职工”的称号。

   十五分钟改变命运 班里唯一没有转行的车工

  1991年,胡胜从南京紫金山中学职高班毕业,成为了一名挡车工,1996年,因为工作的需要开始接触数控车工技术,他和数控的缘分就此开始。

  1999年的一天,刚结束一天工作的胡胜碰到了十四所的一位工程师,“你对军事感兴趣吗?”,“我从小就是军事迷,特别喜欢看军事杂志。”“想开更先进的数控车吗?”,“当然想啊。”“那有没有兴趣来所里工作?”,面对突如其来的机遇胡胜不假思索地答道:愿意!一次短短15分钟的对话,使胡胜走上了为国防军事的奉献之路,这条路一走就是16年。

      当年上学时胡胜班上一共有32名同学,可是到现在依然坚守在车工这个平凡岗位上的只剩他一人,其他人都转行了。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胡胜认为得益于自己的性格:“我比较安静,和机器打交道的工作适合我,而且我觉得任何一个工作只要能能够坚持30年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初出茅庐 成功摸索德国新设备

  回忆起刚进厂的那段日子,胡胜至今记忆犹新,工作没多久的一天,领导带他到一台进口车床前告诉他,这是一台从德国进口的、价值200多万元的车削中心,但因无人操作,在车间里已“沉睡”了2、3年时间,至今无人能将该车床开动。

  “给你三个月的时间让这台机子动起来。”这是领导对胡胜的要求,面对如此大的挑战,胡胜丝毫没有退缩,在仔细看了车床后,他非常有信心地说:“没有开不动的车床。”不懂外文,也没有说明书,胡胜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地摸索,他翻阅资料、请教专家,自己加工、自己编程,失败了、学习,再失败、再学习,短短一个多月就将这台德国设备成功开启。就在这台德产设备上,胡胜加工出许多高精尖零件,并练出一手好技术。

   比赛比的是心态 靠钓鱼静心

  谦虚好学、细致认真是同事们对胡胜的评价,也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让胡胜取得了更大的成功。在2006年的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胡胜从全国11万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冠军,他所做的模块精确到了0.01毫米,相当于十分之一的头发丝厚度。

  说起能获得冠军的原因,胡胜显得非常谦虚,他说自己其实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想来看看数控高手们都长什么样的。至于能拿到第一名,胡胜认为主要是心态:“其实参加比赛的选手技术实力相差不大,比赛比的是心态,摆正心态,注重过程,不要去在意结果,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对于胡胜来说,调整心态最好的办法就是——钓鱼,这是他的静心良药。当遇到很多问题,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胡胜就会拿上一个钓鱼竿,选择一处僻静的湖边垂钓。“钓鱼能够逼迫自己静下心来,让我释放压力。”

   教会了徒弟 饿不死师傅

      “老胡,老胡,你能过来帮我看看这个程序吗。”不一会,你就会看到胡胜穿着蓝色工作服,一脸笑容地出现。在厂里,徒弟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胡”。“不像以前那种老工厂,师傅教徒弟还要留一手,他教我们都是完完全全毫无保留地。”胡胜的徒弟康玉荣说,当时他跟着胡胜学习德国设备,“他把程序一段一段地读给我听,弄懂后再慢慢编写,哪边出错了,他会很耐心地解释。”就这样一周时间学习编程,一周时间操作,第三周康玉荣就能自己独立上手做产品了。

  胡胜不仅愿意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人,还鼓励别人超越他。康玉荣在学习了德国设备之后发现,每5分钟就要手动输入一次代码,非常耗费人力。他决定进行优化,记住胡胜每次手动输入的参数,编写到设备里面,改进之后,只需要每2个小时输入一次代码,大大节省了时间。“三人行必有我师。”胡胜说,同事之间需要相互学习,才能共同进步。

      “学无止境,技无止日”这是胡胜对自己的要求,谈到未来,胡胜坚定地表示会在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在我看来,能在自己热爱的行业中,认真干几十年,享受工作中的乐趣就是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