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人工心肺”支持多学科联手抢救 医患互信让4岁女孩获新生
中国江苏网2月28日讯(记者 郭蓓 通讯员 钱钰玲 程守勤 刘敏)2月3日,年仅4岁的婷婷(化名)突发急性重症心肌炎,心脏停跳,多器官衰竭,命悬一线……生死关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胸心外科携带体外生命支持与转运抢救系统,紧急赶赴扬州救援,成功启动体外“人工心肺”系统,并紧急转运到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经过8个学科专家20多天的“日夜奋战”以及患儿家长的配合,终于将孩子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今天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再传捷报:经过儿童体外生命转运系统和“人工心肺”支持,在8个学科通力协作下,经过13次成功抢救,4岁的女孩婷婷终于重新绽放生命之花。
危急:4岁女孩突发重症心肌炎心脏“罢工”
2月3日中午,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到了来自扬州的求助信息,一名4岁的女孩突发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心脏停跳陷入昏迷。当地医院积极抢救,在给予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药物治疗、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后,患儿虽然恢复了心跳,但心脏功能仍极其微弱,每分钟心跳只有40次,而正常孩子一般是每分钟100多次。患儿的血压一直在下降,生命即将停止。
驰援:开通体外“人工心肺”“稳住”患儿生命
在接到求助电话后,著名重症医学专家、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邱海波教授立即抽调副主任医师刘玲、主治医师邱晓华,大外科主任刘志勇教授抽调胸心外科主治医师何伟、主治医师蒋杰,在最短时间内赶到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了挽救这个濒临死亡的小生命,胸心外科医生何伟、蒋杰冒险进行颈动脉、颈静脉穿刺置管,刘玲、邱晓华运用体外膜氧合技术建起体外“人工心肺”进行生命支持,稳住患儿的心率、血压和呼吸,为进一步治疗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和时间。
为让婷婷得到更好的后续治疗,抢救团队待孩子生命体征稳定后,连夜将她转运至国内第一家体外生命支持诊疗与转运中心——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4日凌晨1点,婷婷到达中大医院ICU,抢救团队和待命的医护人员立即为婷婷接上监护设备、调适机器、药物治疗等,180多项操作,零失误完成。
救治:心肺肾全靠机器维持,多学科医护13次抢救
邱海波教授介绍,转院至中大医院时,婷婷已出现多脏器衰竭,心、脑、肺、肝、肾等功能都受到严重损伤,整个人处于昏迷。虽然“人工心肺”暂时保住了孩子的生命,但后期治疗还有重重难关要闯: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各脏器功能的维持与恢复、“人工心肺”的管理、并发症的防控……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联合胸心外科、儿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感染性疾病科、药剂科等成立抢救小组,竭尽全力守护小生命。住院期间,婷婷心、肺、肾功能都依赖机器维持,而且病情反复波动,医生们先后进行了13次抢救,谁也不愿放弃。
终于在入院治疗5天后婷婷醒了;7天后恢复了自主呼吸;8天后恢复了心肺功能;15天后恢复了肾功能……医护人员和孩子父母一直揪着的心终于放开了。目前,婷婷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恢复非常理想,近期就可以康复出院。
心声:医患互信 放手一搏才有奇迹诞生
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毅表示,婷婷的生命奇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家属的信任。谁也不能保证孩子一定能活,抢救的每个环节都有风险,但家属愿意和医生一起承担风险,这是最大的动力。婷婷母亲屠玲沙坦言,当时抢救孩子的医生虽然个个都年轻,但看眼神就相信他们。在近一个月治疗过程中,屠玲沙和丈夫每一次签字都毫不犹豫。
警醒:感冒不容小视,重症可危及生命
婷婷的病来势汹汹,屠玲沙和丈夫一度陷入绝望,而起初只是没有力气、不想吃饭、贪睡。入院前虽有发烧,喝了些温开水很快就退烧了。直到脸色苍白、手脚冰凉,屠玲沙才将女儿送至医院,竟查出重症心肌炎。随后,婷婷病情进展极快,心脏骤停,多器官衰竭。
中大医院儿科主任乔立兴提醒表示,重症心肌炎病患在早期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典型的感冒症状如乏力、嗜睡、没胃口等,患儿及家属容易掉以轻心,之后病情进展极快,有的人两三天后就出现多脏器衰竭。因此,当患者感觉心慌、胸闷、喘不过气的时候就要特别当心了,应及时就医。同时他也表示,大多数人患心肌炎是轻的,只少数人会发展为重症心肌炎。而一旦转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到具备抢救条件的大医院去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