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首次联合搜寻苏军遗骸结束 至少挖出7具
日前,中俄首次联合搜寻苏联烈士遗骸活动在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正式结束。联合搜寻队共找到至少7位苏军烈士的遗骸。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未来,这些遗骸将安葬在中国大地上,中方会为其建立纪念碑。
结果
历时一个月 找到至少3具苏军烈士遗骸
参与联合搜寻工作的穆棱市外办负责人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搜寻任务结束于6月8日,总共搜寻到至少7具苏军遗骸,包括当地村民刘光临最开始已经发现的4具遗骸。
位于黑龙江穆棱的柳毛村火烧山是当年日军顽抗东线苏军时设置的第二道防线所在地,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五集团军190步兵师和日本关东军124师团曾在此交战。1945年8月9日,158万苏联红军从东、北、西三线进入东北,同中国军队一道,向日本侵略者发出了最后一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根据俄方提供的资料,共有413名苏军将士在火烧山战役中阵亡。
“在3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徒步搜寻,将十多个可能埋有烈士遗骸的地点全部找一遍,俄罗斯搜寻队员们每天早上七点多就上山,一直到下午五点多下山返回搜寻营地,中午饭就在山上随便对付一下。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他们都一如既往,这种严谨精神让我感到很钦佩。”来自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考古系的中方搜寻队成员包曙光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
鉴定
直观可识别 由俄方进行
“整个搜寻过程对于我们双方来说都是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比如说我们中方所使用的洛阳铲,一开始俄罗斯搜寻队员对它是很怀疑的,但是经过好几次验证,俄罗斯队员也开始学着使用它。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向俄罗斯队员学习对方的经验。”包曙光说。
中方队长彭旭东说,俄方保留着当年埋葬烈士的一些记载资料,可以根据地图上标注的图示去原点寻找,但是,这么多年来,随着雨水的冲刷,农民开垦土地,“很多遗骸都不在了。”
对于找到的遗骸,黑龙江大学考古专家段光达告诉北青报记者,依据阵地位置、人类学特征和苏军体质的类型,事实上,直观就能确认是苏军战士的遗骸。
但是,具体是哪一位将士就要根据掌握的档案资料,利用仪器进行检测。据穆棱市外办负责人介绍,鉴定工作主要由俄方进行,目前这7具遗骸中有一具已经能确认身份。
安葬
9月在牡丹江举行下葬仪式
俄罗斯驻华使馆一秘达姆季诺夫接受采访时表示,正是基于对历史的尊重、对为和平献身的英烈的尊重,我们才要坚持共同搜寻阵亡苏军烈士的遗骸。“俄罗斯著名军事统帅苏武洛夫曾说,没有埋葬最后一名战士,战争就没有停止。”他说。
挖掘出来的遗骸怎样处理?起初,有三种猜测:安葬于已有的烈士陵园,就地设立新的烈士陵园或者将遗骸归还给俄罗斯。俄罗斯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陶米恒在搜寻工作刚刚开始时告诉北青报记者,不能确定遗骸最终会安放何处,“因为还不知道挖掘的规模如何。”并且,“要与中方商议。”
穆棱市外办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这7具遗骸目前已经移交给穆棱市民政局。这些遗骸将被安葬于牡丹江烈士陵园,还将为苏军烈士建造一座纪念碑。将在今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日时举行安葬仪式。
背景
首次联合搜寻 依靠志愿团队
2012年8月,柳毛村农民刘光临偶然在火烧山上发现了一块腿骨并进而发现四具完整遗骸。后经俄方鉴定确为苏军战士遗骸。
2014年3月,俄罗斯方面向中方提出了共同搜寻苏军烈士遗骸的倡议。这也是两国首次开展类似的搜寻活动。
一年后,中俄联合搜寻苏军烈士遗骸先遣组确定了火烧山附近32平方公里的搜寻范围。两国决定在今年5月到6月开展专门的联合搜寻工作。
在5月12日的启动仪式现场,俄罗斯驻华使馆临时代办陶米恒用熟练的汉语告诉北青报记者,“这具有里程碑意义,怎么形容都不过分。”
在这支搜寻队中,俄方17人。中方的人数也大抵相当,分别来自当地村民、外事部门以及黑龙江大学。联合搜寻队的俄方队长奥尔洛夫介绍称,俄方搜寻队由来自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阿穆尔州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他们是一个志愿团队,很多人自己出钱支撑这次搜寻工作。”
文/ 本报记者 岳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