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11部门联合推行“生态葬”:壁葬节约大量土地

16.03.2016  11:50

  清明将至,节地生态安葬、文明葬式葬法等话题又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江苏省目前节地生态安葬有哪些主要形式?百姓的认可和接收度如何?江苏省清明祭扫何时将进入高峰期?……14日上午,省民政厅、省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召开的“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暨2016年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上,针对市民关注的问题给出明确答案。

  壁葬使用率仅2成多,但已节约土地6000亩

  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吴震强在会上通报的一组数据让人震惊——“江苏省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尤其突出。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86亩,远低于全国1.51亩的人均水平。耕地后备资源严重匮乏,苏南部分市县已逼近人均耕地的警戒线!

  江苏土地“吃紧”,除了耕地、盖房、建厂、修公路需要大量土地外,墓园墓地占用的土地量也不容小觑。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张汉平处长介绍,全省每年死亡的人数在47-51万,2015年全省死亡50万人左右。如果所有墓园都只卖传统墓地,肯定有土地耗尽的一天,节地生态葬,是化解“墓地危机”的必然出路。节地生态葬,骨灰目前主要有树葬、花葬、草坪葬、江葬、海葬、深埋等形式。现有公益性公墓,目前也倡导墓碑小型化、少占地,少用花岗岩等硬质材料。

  为了倡导墓碑小型化,江苏是最早开展壁葬等节地葬式的省份,以壁葬来说,使用率目前虽然仅2成多,但已节约土地6000亩,这对人均耕地稀缺的江苏来说,非常珍贵。引导百姓把逝去亲人的骨灰安葬方式从地下到地上,从入土到寄存,就是少占地的有效方式。

  “十三五”末,全省生态葬率达到80%

  江苏在大力倡导和推行火葬的同时,也对骨灰存放的节地新办法做了探索。目前对树葬、海葬、深埋等节地生态葬法,越来越多的市民比较接受和认可。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采取不保留骨灰生态葬式已达到3万多具,节地式骨灰存放已达到160多万具。我省常熟、扬中两地100%实现骨灰堂寄存。苏南、苏中75%的乡镇,苏北45%的乡镇已建有立体式骨灰存放设施。13个设区市和3个省管县基本上都出台了节地生态安葬鼓励政策。

  目前宜兴、沛县等地,已建成并运行立体式骨灰存放设施;南通市崇川区通过出台鼓励政策,其东华塔陵利用率达到95%以上;张家港市通过系列政策鼓励和优质服务,促使近年来新产生骨灰100%进入骨灰堂。

  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介绍,我省人多地少,加上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年死亡人口数量较大,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墓葬方式,对土地资源的消耗总量会持续增加,不断挤压生产、生活用地空间。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尽可能地节约殡葬用地,把宝贵的土地资源用于生产、生活,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他透露,积极推行不占或少占土地的生态化骨灰安葬方式,如以楼、廊、堂、塔、墙等立体形式存放骨灰,推广树葬、海葬、深埋等;倡导家庭成员骨灰合葬等节地型墓位,提倡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质墓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最大限度降低土地硬化面积。力争到“十三五”末,全省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80%。

  清明祭扫高峰从3月下旬至清明节

  据悉,我省清明祭扫从3月初已开始,预计3月20日至清明节将进入祭扫高峰期。清明节祭扫活动人流大、车辆多、空间小,安全保障的风险点多。此次会议特别强调,各地要把安全保障放在头等重要位置,对所有殡葬服务单位全面开展祭扫安全隐患大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省林业局副局长卢兆庆介绍,清明期间,江苏天气的特点是天干、物燥、风大,市民在祭扫时也容易导致燃烧物和纸屑灰烬到处飞扬,落在墓园周围干燥的树木草丛中,容易引发火灾。相关墓园和林区除了加强常规防火管控之外,广大市民一旦发现火情,也要第一时间积极向消防、森林防火、公安、墓园等有关部门汇报,可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或者森林防火报警电话12119。

编辑: 郭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