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构建证照联动监管体系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15.01.2016  17:3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先照后证”改革后“宽进严管”“放而不乱”的要求,宿迁市积极探索“先照后证”改革后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手段,通过构建证照联动监管平台,协同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初步建成了有组织引领、有平台支撑、有制度保障的证照联动监管体系,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得到国家工商总局主要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前任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在宿观看了平台演示,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20余家主流媒体聚焦宿迁。主要措施及成效如下:
  (一)搭建一个平台,强化技术支撑。2013年4月,该市在骆马湖总部经济集聚区试行企业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分离制度,工商部门在核准登记时,企业经营项目涉及许可审批事项的,向申请人送达《行政审批事项告知书》,向行政许可审批部门送达《行政审批事项抄告单》,告知审批部门登记企业基本信息,许可审批部门主动联系申请人一次性告知审批依据、条件、时限等,依法履行审批监管职责,共计办理上述抄告1.96万例,先于国务院部署实施“双告知”。此后,为解决“先照后证”改革全面推开、纸质抄告慢、信息共享难等问题,该市出台《宿迁市证照联动监管实施办法》,同步启动证照联动监管平台建设。2015年1月6日,宿迁市证照联动监管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囊括数据归集、上传信息、日志管理、警示管理、查询统计等6大模块,通过平台实现了准入、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和市场主体联动监管。目前,该市市本级52个部门、县区各相关部门以及所有基层市场监管分局均参与证照联动,实现了市、县、乡三级全覆盖。
  (二)突出两个功能,强化联动应用。一是突出履职“告知”功能。工商部门运用并联审批系统将市场主体信息分别推送至证照联动平台许可库与非许可库,审批监管部门3个工作日内认领监管对象,10个工作日内采取监管措施,处理结果3个工作日内录入平台。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共享注册登记、许可审批、监管处罚、司法判决等信息61.16万条,其中工商、市场监管部门推送主体资格信息60.14万条,认领任务、反馈结果准确率超90%。二是突出问题导向功能。各部门综合运用平台信息归集、数据统计等功能,对注册登记区域分布、许可审批集中领域、逾期未办证照等开展数据比对和综合分析,先后出台40余份分类监管方案,全市层面开展“五小行业”、废旧回收物资、危险化学品、投资融资机构等联合整治20余次,取缔无证无照经营3200余户,推动了监管精准化、科学化、有效化。同时,将证照联动监管平台与宿迁市信用平台信息交换,结合联动监管结果,400余经营主体被纳入黑名单,实施登记审批限制。
  (三)建立三个机制,强化落实保障。一是在责任分解上,编制《全市证照联动监管责任人员一览表》,明确各单位责任人、牵头处室、牵头人员,统筹负责所在部门、单位证照联动监管工作,确保证照联动监管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在联席会议上,由分管副市长作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工商、公安、法院、发改、食药等单位分管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定期研究落实证照联动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协调解决平台运行环节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联席会议,该市已组织联动监管业务培训18期、专题调研6次,解决各类问题70余个。三是在监督考核上,推动证照联动监管纳入全市重点工作议程,通过召开证照联动监管调度会、部门和县区会办会推动联动监管落实到位,纪检监察机关对证照联动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
  (四)实现三个效果,改革成效显著。一是市场主体设立速度明显加快。证照联动监管为扩大“先照后证”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创造了条件,激发了市场活力。该市2015年全年新发展私营企业15381户、新增注册资本508.24亿元,较改革前2012年增长15.86%、114.06%。其中,公司制企业11920户、注册资本466.63亿元,增长207.06%、179.15%。二是纵横联动监管格局初步形成。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覆盖”的要求,各部门将各自许可、审批、处罚、监管、司法信息上传至平台,并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进行监督管理,形成了工商登记、审批监管、纪检监察多元联动局面。三是助推政府职能转变效应显现。在改革问题导向和联动监管制度倒逼下,全市事前、事中和事后闭环管理方向更为准确,原有审批部门不得不由“坐在办公室等审批”向“走向一线严管”转型。改革至今,全市生产与流通市场稳定,未出现因宽进、失管引发的安全事故或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