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相关职能部门“先照后证”呼唤市场监管新模式

12.11.2014  14:38

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在我市已实施两个月,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已发放了34张“先照后证”营业执照。这一改变对我市相关部门的监管提出了新要求,一种全新的市场监管模式正在磨合中成形。

 

先照后证,首批78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涉及文化、交通运输、卫生、农业等部门,创业者可以先领营业执照,再去申报相关许可证。”靖江工商局副局长陆兴松介绍,改革降低了市场主体的准入“门槛”,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积极性,但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新课题,工商部门与涉及许可项目的部门之间如何联动,才能保证既便利了创业者,又能加强许可监管,使创业者依法从事许可经营?工商部门上个月起,每个星期将“先照后证”市场主体登记信息抄告给涉及许可项目的部门,方便相关部门提前介入监管。目前,已有34家市场主体登记信息抄告给涉及许可项目的部门。

 

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是工商、文化等部门应对“先照后证”带来的一系列后续管理问题而实施的举措。市彩虹网吧负责人领到营业执照后,在工商部门的提醒下,前往市行政服务中心文广新局窗口,办理互联网上网服务许可。“此次,我们有互联网上网服务许可、娱乐场所设立许可等4个许可审批项目改为后置,涉及面不小。”文广新局窗口王东辉介绍,为了避免不熟悉行业政策的创业者盲目投资,文化部门给工商部门发了工作协调函,告知许可项目的相关规定,提醒创业者注意。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和居民住宅楼(院)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如果创业者事先不了解这个规定,盲目选择经营场所付租金,申领营业执照后来办许可才知道不符合规定,那就损失大了。王东辉说,“先照后证”在简化手续方面确实方便了创业者,但创业者必须事先了解行业政策,不能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文化部门将在平常的工作中加强宣传,主动告知市民相关政策。

 

和文化部门一样,“先照后证”实施后,相关许可部门变原先的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了解到领照的市场主体的登记信息后,主动打电话提醒经营者办理相关许可,告知相关政策。

 

先照后证”激活了创业活力,也改变着职能部门的监管模式。要让改革真正发挥应有作用,关键是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同步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和行政监管体制改革,由“重审批轻监管”转变为“宽进严管”“谁审批谁监管”,由事前审批为主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加强对企业平时经营行为的指导与监督。我市创业者也须理性创业,在充分了解行业政策、许可规定的前提下,再租场所、装潢等,切记盲目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