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业教育现状:观念滞后 重视仅停留在口号

06.07.2015  10:19

  张浩/漫画

  “我很庆幸自己当初填报了职业技术学院。”6月30日下午,在广东东莞一家印刷包装公司工作的冯君生说起自己的职业选择,一脸自信。参加工作仅两年,他的年薪已经超过15万元,和大部分一本、二本院校毕业的高中同学相比,他算是“高收入群体”。

  而5年前,高考成绩不算理想的他当时极其沮丧,他的分数上不了本科院校,再三权衡之后,他选择进入广东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印刷系学习。

  冯君生的案例也许只是特例,但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共有职业院校13300多所,在校生近3000万人,每年毕业生近1000万人。

  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国职业教育大而不强。“现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尽管成绩很大,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的需要相比,应该说还有很大的距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陆浩直言。

   高规格的执法检查

  为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法贯彻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3月至5月进行了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

  备受外界关注的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担任了此次执法检查组组长,并亲自带队赴河南、重庆等地开展执法检查,亲自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执法检查报告,亲自就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主持常委会对国务院的专题询问。

  “由委员长本人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并作执法检查报告,这在全国人大工作历史上都是首次。”一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向媒体透露。

  执法检查组公布的报告显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形成了国民经济各领域共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格局。职业教育保障条件明显改善,2006年至2013年,全国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由1141亿元增加到3450亿元,年均增长17.1%。办学规模逐年扩大,2014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803万人,连续9年就业率在95%以上,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007万人,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达90%。

  报告也列出了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六大问题:观念滞后、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方面需求、经费稳步增长机制不够健全、教师队伍还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企业办学的作用未能充分有效发挥、职业技能培训难以满足需求。

  除了听取、审议报告外,6月30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就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专题询问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教育部、财政部、工信部、国资委等部门负责人分别就常委会委员们关切的问题,详细作答。

  “执法检查高规格,专题询问不含糊,这些都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职业教育法的贯彻、对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一位常委会委员由衷感叹道。

   重视职业教育不能只有口号

  “观念滞后,直接影响职业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和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执法检查报告称,全社会尚未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氛围,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配备普遍低于普通学校,许多地方把职业院校放在中招、高招最后批次录取,职校毕业生就业率虽高,但就业质量不高,待遇偏低,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政策限制和歧视,这些问题助长了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广东某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还是家长,对学生报考职校都或多或少存在“歧视”。他说,在招生中他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班主任更愿意引导学生报考普通高校,学生报考职业院校的积极性不高。他分析称,背后的原因有二:一是社会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存有偏见,认为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上职校;二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考核政策,客观上“指挥”着老师引导学生不报考职校。“考上本科的学生越多,学校与老师的考核分就越高。所以,即便有学生想报职校,班主任也不会鼓励。

  他直言,国家从宏观层面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但到具体政策实施时,一些地方和部门往往会停留在口号上,甚至出现政策和文件“打架”的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发布的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约有三分之一的省(区、市)尚未落实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制定本地区职业学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要求。

  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困境,陆浩委员提出“要重塑职业教育的地位”。他认为,要真正重视职业教育,关键就是要把它正确的地位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来。“地位树立起来了,各方面都会重视。如果没有地位,光说各级都要重视,实际上也只是口头上的重视。

   职校别总想着“高大上

  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在现实中总被戴上“三流教育”的帽子。要甩掉这一帽子,除了国家和社会重视、支持外,职业教育本身也应该自强,培养出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靠实力赢得地位。

  优秀的教师,往往是培养优秀学生的前提之一,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恰恰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文化基础课教师多,专业技术课教师紧缺,‘双师型’教师尤为不足,仅占职业教育教师总数的25.2%。教师来源单一,新入职教师大多是学历高、技能低的高校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如是描述当前职业教育师资之困。

  湖南某职业中专的一位教师私下向记者介绍,目前学校高水平的技能型老师确实较少,“技术水平高的人都进了企业,收入高,谁愿意来职中教书!”那么,现有教师不能培养成“双师型”教师吗?她坦言,因为缺少实训场地和激励机制,老师也没有动力主动提高实践能力。

  在教师理论强、实践弱的现实条件下,一些职校为了求发展,纷纷希望将学校“升格”。而在常委会委员郎胜看来,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这一目标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和普通办学教育是要有差异的。他批评现在某些职业学校太“高大上”,重“专业”,轻“职业”,太像本科院校了,不像职业学校。

  对于这种现象,在回答委员提问时,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明确表示:“我们的指导是,原则上中职不升为高职,高职不升为本科”。他进一步解释说,根据我国目前的产业、行业发展实际需要,各个中、高职学校应该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各自的定位上潜心办学。

   校企深度合作是出路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企业培养蓝领和高级蓝领,如果没有企业支持,职校学生就不可能提高技术技能;如果不了解企业需求,职校培养的人才就会没有销路。这就决定了成功的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的参与。

  “如果我们不是在产业园区办学,如果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不兼任学院董事会董事长,我们学校就不可能与产业园内的企业达成深度合作,教学质量也就不可能达到现在的水平。”广东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一位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但是从全国来看,企业参与办职教的积极性并不高。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郎胜委员看来,要提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除了需要从观念、经费上保障,给予倾斜、支持外,还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

  针对目前企业参与办学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建议,尽快出台校企促进办法、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通过税收优惠、财政直补、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企业投入和兴办职教,鼓励企业举办实训实习基地,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职业教育是与社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民办教育,具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据悉,我国将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形成多元主体办学、多渠道投资职业教育的局面。(郭美宏)

  原标题:聚焦职业教育现状:观念滞后重视仅停留在口号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