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老人自制200米长“夜光风筝”耗时一个多月
编电脑程序控制LED灯也是自己亲自上阵
陈贤明在专心制作“夜光风筝”。
新华报业网讯 最近每到夜晚,在苏州工业园区钟南街附近的天空中,经常会飘起一个“庞然大物”,一个200多米的“夜光风筝”,让附近散步休闲的市民啧啧称奇。据了解,这个“庞然大物”的主人,则是家住苏州工业园区东城郡的63岁老人陈贤明。每到夜幕降临时,陈贤明就带上他那1米多长的大包,出门了。十来分钟步行到钟南街附近的草坪。十来分钟的安装、挂转灯、挂风斗,一款特殊的大型“夜光风筝”突然出现在园区湖东的夜空,这让见惯了各式风筝放飞蓝天的苏州市民也纷纷驻足观看,拿出手机拍摄,附近遛弯的熙熙攘攘的人潮中忽然爆出一声惊呼:看!UFO!通讯员庄宏良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薛马义
半辈子“风筝情缘”,花甲老人在苏州“追风筝”
记者看到,这款风筝由长4米,宽2.8米的领航风筝牵引,领航风筝往下90米处的风筝线上每隔15米挂一个直径为1米圆锥形挂灯,挂灯能够依靠风力像风扇叶般不停地转动,共挂10个,风筝和旋转挂灯上装满了编好程的LED灯。夜空中,闪烁着的LED灯被连成一线,全长200多米,像绚烂的星河,更像金色的巨龙,甚是壮观。
63岁的陈贤明淳朴、开朗,是这款新潮且充满科技感的风筝的作者。陈贤明是位夜光风筝和软体风筝爱好者,只要夜晚天气好就会和朋友一起去空旷场地放飞夜光风筝,周六、周日下午也会出去放大型软体风筝。不过,他不仅喜欢放风筝,自己也时常制作风筝。
陈贤明指着他制作的一只三角形夜光风筝说:“骨架用的是碳素钢,风筝的‘皮’是利用专业的风筝布缝制而成。初看上去与普通风筝一样,不过加上编程好的LED灯,晚上放到空中随着灯光不停变换颜色,非常好看。”
提起自己与风筝的情缘,陈贤明便打开了话匣子娓娓道来。陈贤明出生在江苏宜兴的农村,放风筝在那里也叫“放鹞子”,是村里男孩子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陈贤明从小就拥有一双巧手,用旧扁担制成支架,扎鞋的线将废报纸缝于支架上,再系上麻绳作风筝线,简陋的材料,竟也能制作出“月亮鹞”、“八角鹞”、“方摆鹞”、“裤裆鹞”、“蜈蚣鹞”等花样。约上三五同伴,带上一只“鹞子”,奔跑于蓝天白云之下,一根细麻绳牵连着你我,共享这天伦之乐,陈贤明至今仍记得第一次他做的风筝飞上天时心头的那份喜悦。
2003年陈贤明举家搬迁至苏州工业园区,从农村来到了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让他一度无法适应。没有了熟悉的环境,远离了亲朋好友,一下子成了“老漂族”的他倍感寂寞。在家闲得慌,有一天在金鸡湖边广场上看到不少人放风筝,兴趣一下子上来了,牵起了他对儿时最爱的惦念,他特意到金鸡湖畔、阳澄湖畔和钟南街草坪等地方观看别人放飞风筝。
说干就干,闲不住的陈贤明立即弄来一些竹子、牛皮纸和细麻绳,自制了一个简易风筝,去户外放打发闲暇时光。一次,陈贤明放风筝时巧遇了苏州风筝协会的张师傅,志同道合的俩人聊得甚是投缘,相约每天晚饭后一起放风筝锻炼身体。陈贤明知道了现代的风筝由专门的风筝布、风筝杆、风筝线制作,材料和样式五花八门。因为陈贤明有着一门制作传统风筝的手艺,便被推荐加入了苏州风筝协会。陈贤明积极参加协会的各种活动,认识了很多新朋友,这些风筝爱好者都聚在一起,讨论做风筝、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