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户“粮食大亨”经营靖江6%耕地
水稻收割 (资料图)。 朱其摄
进入收获的季节,这几天,在马洲大地广袤的田野上,联合收割机、耕地拖拉机、运粮三轮车在地里、小路上来来往往,田头,晒场,种粮大户边干农活边攀谈,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今年收成好”“明年还想种”是他们回答记者提问时常说的话,身在其中,能感受到这群人均种田超200亩的“粮食大亨”们的丰收喜悦。
这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减少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我市种粮大户越来越多。今秋,我市种粮大户已经突破90户,他们在经营全市6%耕地的同时,也带动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
种粮大户有本丰收账
“这一季水稻受到天气影响,产量没去年拔尖。亩产大概1200斤左右,去掉农药、化肥成本,每亩田能赚个两三百块。”昨天,生祠镇老港村种粮大户李春方,翻晒着已经收割的700多亩水稻,开心地算起丰收账。
李春方是我市种粮大户的一员。记者从市委农工办了解到,目前,我市种粮大户已有90多户,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达到近千亩,超过半数都是百亩以上规模。而2010年,全市百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只有6户。“农田向种粮大户手中集中,这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农委作栽站站长展旭东介绍,目前,我市的城乡关系、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劳动力就业方式、农村生活方式都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劳动力不断老化、减少,分散种植的传统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在这种状况下,种粮的职业农民必然越来越多。
西来镇有一名女种粮大户孙满芳,今年她承包了1000亩土地,成为全市最大的“地主”之一。“我在农村长大,对农业有感情。这几年农村老龄化很严重,看到不少土地被浪费,感到很可惜。那时候手里积累了些资金,又看到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所以就决定承包土地搞农业做个种粮大户。”孙满芳介绍,适度规模种地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担成本,促进效益最大化。
靖江地理位置优越,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来靖种粮。在生祠镇地藏村,宿迁农民殷地才和殷地松两兄弟承包了800多亩土地种粮。他们说,靖江地肥,很少有大的自然灾害。今年虽然遭遇低温寡照天气,但在市农业部门帮助下及时组织病虫害防治,产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下转A2版)
(上接A1版)一亩田种下来总能赚个几百元。
大户催生“种田公司”
这一季水稻种植,新桥镇孝化农场的种植户显然比往年清闲了一些。“今年我们把水稻植保工作承包给靖江恒天植保专业合作社,采用农用无人飞行器喷洒农药,省下不少人工。”孝化中心村党委副书记王文彬介绍,一架农用无人飞行器售价要数万元,普通种粮大户单独购买成本过高。这也就催生了一批“种田公司”,他们以合作社的名义大量集聚育秧、植保、收割等农机具,雇佣职业农民,再以“协议种田”的方式向农户特别是种田大户提供相关服务。这不仅为种粮大户控制了成本和风险,也为合作社自身发展带来丰厚利润。
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我市的种田公司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拥有农机的农机手“抱团”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这类合作社一般拥有农机较多,且经常赴全国各地参与粮食收割等工作。另一种则是由种粮大户成立的“种田公司”,种粮大户利用自身拥有的农机具为周边农户提供植保、育秧、收割等服务。
新桥镇礼圣村村民陈纪武就是一位拥有种田公司的种粮大户,配备了育秧流水线、插秧机、中耕拖拉机、灭茬机等数十样农业机械。秋收期间,他不仅完成了自家150亩水稻收割,还承包了本村及周边部分村的秋收工作,并接到不少来年机插秧育秧订单。陈纪武说:“配备育秧、栽插到收割的全套农机花费了不少,这些农机平时闲着也是闲着,帮乡亲们管理管理农作物,适当收取点费用,一举两得啊!”
当记者问到“种田公司”收益时,天禾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陈勇笑着说:“不多,平均每亩也就赚个几十元,但我们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耕作面积又大,‘薄利多销’利润自然也得到了不断提升。”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市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20家,增量创历史新高。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机专业合作社超百家,基本实现“种田公司”乡镇全覆盖。
应对高成本还得靠“快升级”
农田向种粮大户集中,近年来土地、肥料、人工等成本的节节攀升,也让种粮大户承担了更大的风险。采访中,种粮大户都希望能够得到政府部门更多的扶持与帮助。
“现在,我们最需要资金和政策扶持。”李春方在说起目前状况时这样表示。他介绍,一个农忙季节,他地里的人工、农资、燃油成本要在万元以上,有时感觉资金周转不过来。
此外,日益上涨的土地流转费,也成为制约种粮大户发展的瓶颈。“一开始种地的时候土地租金是150元/亩,这几年已经涨了好几倍。”李春方介绍,要是再涨下去,种粮就没有什么大意思了。
记者从市委农工办获悉,去年我市已出台了针对种粮大户的相关补贴政策,但关于资金扶持方面仍然不充足。目前,我市对种粮大户主要还是技术扶植为主。资金的扶持,更多体现在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改造。2013年,我市国家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共投资2500余万元,对斜桥镇、东兴镇2万亩农田进行改造,通过改善灌溉渠道和农田周边道路等,减少了种粮大户在水电、运输成本上的投入。
对于资金压力,王文彬说:“只有我们的产品附加值高了,才能跟上成本上涨的步伐。”他介绍,近年来孝化村不断通过改进种植方式、打造品牌等方式提升大米品质和知名度,陆续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绿色大米”等优质米,并成功打入网上“一号店”等平台。眼下,孝化村正在申请“有机大米”认证,争取用更高的产品质量赢得更广泛的市场,以此来应对土地、肥料、人工等成本的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