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均耕地仅0.86亩 严守“红线”不能有闪失

28.05.2015  10:21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耕地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绝不能有闪失,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结合江苏实际,全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尤其突出,保护耕地,江苏面临的形势严峻,任务很重。

  省国土厅有关负责人昨向记者介绍,从我省情况来看,自2000年以来,全省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同期,全省建设用地也迅速扩张,建设用地在2013年就已经提前7年突破了国家下达的3335万亩的规划空间,达到3340万亩。土地开发强度由2000年的14.9%上升到2014年的20.9%,人均耕地面积下降到0.86亩,远低于全国1.51亩的人均水平。如果继续无序无限、粗放低效利用国土资源,粮食安全将会受到威胁,人民生活的重要绿色空间、生态多样性、耕地湿地功能等生态环境也会受到严重破坏,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将集中显现,经济发展将越来越不可持续。有鉴于此,去年5月,省委、省政府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去年7月,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意见》,从有效控制耕地占用、坚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并重、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和严格耕地保护执法监管4个方面,提出11条措施;今年1月,省政府又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化管理,精准标注,上图入库。

  事实上,我省耕地保护已有明确目标。由省发改委会同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委等部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14-2020年)》,把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划为徐淮农区、沿海农区、里下河农区、沿江农区、宁镇扬丘陵农区和太湖农区6个农区,并根据各农区水土资源禀赋、农业生产特点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制约因素等,科学规划和布局各农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重点选择在黄河故道流域、沿海地区等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区域,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省要建成高标准农田4275万亩。据测算,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地区,耕地质量平均能够提高1个等别左右。

  土地占补平衡中存在的问题也得到重视。过去多年里,我省按照占补平衡的方式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的用地问题,一方面,一些优质耕地资源不可避免地被占用,而容易开发整理的耕地后备资源逐步减少,补充耕地的成本逐步提高,难度逐步加大;另一方面,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由于补充耕地的来源主要是沿海滩涂,普遍比不上被占用耕地的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的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提出,探索研究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管理,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规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形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目前,耕作层土壤剥离已在各地展开试点。

  记者了解到,耕地提质、良田再造,我省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27亿元,到目前为止建成高标准农田1829万亩。从去年起,我省开始着手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坚决守住耕地红线,保护好有限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住赖以吃饭的“家底”。而守住红线,就必须尽量少用或不用耕地资源。然而,一个客观现状是,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项目区大多在基础条件较好的区域,开发难度较低,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必须对一些基础条件相对较弱的区域进行开发,任务很重,面临的困难很多。“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开源以外还必须节流。必须改变以增量为主的用地方式,盘活利用存量用地,有效处置闲置用地,提高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省国土厅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明确了建设用地规模实现“零增长”目标,如昆山市提出,到2020年,除市政功能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以外,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实现“零增长”。 本报记者 朱新法

编辑: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