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而非加法 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红英
在日前举行的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全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网工作座谈会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对《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行了解读,将其内容概括成为:明确一个定位,发挥两大优势,形成三个效应,解决六大核心问题。
制造业是主战场
首先明确一个定位,就是要明确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安筱鹏表示,今年年初,在牵头组织文件起草工作过程中召开了多次研讨会,每一次都会讨论“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定位,以及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的关系,最终明确提出制造业是主体,是主战场。这是因为制造业是关键环节,是立国之本、兴国之路,强国之基。特别是在2008年后,全球制造业处于重塑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重构竞争优势的关键节点上,制造业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从互联网发展的规律来看,互联网正在从消费环节向制造环节扩散。在消费环节更多是一种价值传递,而制造环节则是一种价值创造。在消费环节的核心是如何提高交易的效率,而制造环节核心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在消费环节,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各方群体的利益格局,如何踩刹车、踩油门,而在制造环节,需要考虑是巨头竞争,如何踩油门、踩刹车。在消费环节,主导企业是互联网企业,而在制造环节,主导企业是制造企业。
发挥两大优势
发挥两大优势就是发挥中国制造业大国和互联网大国两个优势。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制造业第一大国,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孕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联合国公布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有56家制造企业进入世界500强,11家工程机械企业进入全球50强,通信设备制造商跻身世界第一阵营。
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0.3%;4G用户突破3.8亿,占全球4G用户总量超过40%;电子商务交易额接近20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涌现出一批百亿、千亿级行业电商平台;12家互联网企业进入全球市值前30行列,阿里、腾讯、百度稳居前10名。如何把制造业优势和互联网大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形成三个效应就是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叠加效应是把制造业大国的产业优势和互联网大国产业优势叠加起来,使互联网能够融入到制造业的研发、生产、物流配送、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产生化学反应、产生核聚变、产生倍增效应,放大、催生经济发展,“互联网+”不是做加法而是做“乘法”。
面临三大难题
安筱鹏指出,目前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几大难题。一是意识能力欠缺。制造企业对互联网转型的必要性、紧迫性、复杂性以及方向、路径认识不清,互联网企业在生产制造环节认识、技术能力不足。
二是平台支撑不足。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在汇聚整合创业创新资源,带动技术产品、组织管理、经营机制创新的潜力远没有发挥出来。国际巨头纷纷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在智能制造大数据分析平台方面已经做出一系列的布局,而且步伐非常快,我们在支撑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大数据平台分析建设能力薄弱。
三是应用水平不高。企业信息化面临“综合集成”跨越困境,处于集成提升阶段的企业仅为14.6%。四是核心技术不强。包括传感器、芯片、控制器,设计开发工具、仿真测试工具、制造执行系统等技术与系统都需要加快提升能力,同时关键标准也亟待完善。五是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目前我们在工控、数据、网络防护能力薄弱,在监管监测、测试验证方面的能力不足。六是体制机制方面也需要创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带来新业态、新模式,需要在财税金融、国企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突破。
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
安筱鹏强调,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需要围绕一条主线,打造两类“双创”平台,培育三种制造新模式,增强三个支撑能力。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通过企业生产模式和组织的变革,以互联网带来的新型技术,全面融入制造业全面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各类生产要素的效率,激发制造企业的创新活力,发展潜力。这其中要坚持创新驱动,激发转型新动能;坚持融合发展,催生制造新模式;坚持分业施策,培育竞争新优势;坚持企业主体,构筑发展新环境。目标是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相比2015年底,工业云企业用户翻一番,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2%,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
打造两类“双创”平台
打造两类“双创”平台就是支持制造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支持大型互联网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建设面向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双创”服务平台。
安筱鹏表示,“双创”平台不仅是一个能够支持企业在内部、产业链及面向全社会开展创业和创新的技术平台,同时也是一个要素汇聚的平台和交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实现企业创业、创新资源的数字化、在线化,能够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动整合,能够被创新、创业者便利分享和使用。同时大企业拥有技术、资金、人才、设备、营销渠道、土地等众多创业、创新的全要素,可以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提供更加肥沃的创新土壤。
“双创”的交易平台属性不仅局限于产品交易,更是能力的交易平台。在这里可以实现研发设计能力、计量检测能力、制造能力、物流能力的交流。当然“双创”平台还是一个资源整合平台,通过互联网企业、制造企业、电信运营商把资源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供应链企业、第三方平台,把地方的资金、政策、用房、用地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双创”平台大有可为
《指导意见》把“双创”平台作为一个核心和重点主要原因是:一是源于“双创”平台建设过程是企业综合集成水平不断提升过程。搭建“双创”平台,需要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在线化,构建涵盖研发、设计、生产、采购、配送、服务等多个部门的业务协同体系,实现多个业务系统的集成。企业业务系统的综合集成,既是“双创”平台建设的基础,也将伴随着“双创”平台建设不断深化。
二是源于“双创”平台建设过程也是牵引企业加速转型升级的过程。“双创”平台的建设不是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全部,但是它是牵引企业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推动企业发展理念从封闭到开放,把自己资源向社会开放,同时利用社会资源为自己服务;推动企业发展战略从单一产品竞争到产业深化的竞争,从制造向服务化的转型。
三是源于“双创”平台建设过程是引领企业管理和变化的过程。工业革命以来,企业管理模式上有两次革命性突破,一次是以福特制流水线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一次是以丰田制精益管理为代表的经典管理理论。基于互联网、面向“双创”的新型管理模式有可能成为继福特模式和丰田模式之后的第三次管理革命。在“双创”平台建设过程中,都将面临如何调整、改善或优化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面临如何再造与优化内部管理流程,面临如何重新定位企业员工、管理、客户、供应商的关系。其核心是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如何激活传统企业中的人和组织,重构企业运作的基本单元,重建企业内部运营机制。
四是源于“双创”平台建设过程是培育企业新型能力的过程。企业“双创”平台建设,就是要激活企业的技术、装备、系统、流程和组织,构建新的发展理念、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培育企业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的竞争优势。
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正呈现出“由外向内”转变的态势。即互联网正向生产流程的研、产、供、销、服各个环节逐步渗透,呈现出智能化、协同化、定制化、服务化和平台化的转型特点。制造业成为融合发展的主要需求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互联网的重要服务对象。其中,汽车、机械、食品加工、医药、电子、化工等行业的转型创新较为突出。未来,我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将逐步向生产性服务业、建筑、能源等领域以及中小规模企业扩散,进而催生新的增长动能。(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