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困难老年群体逐年增多 岁末倾听专家讲述暖心故事

27.12.2019  16:34

        江苏是全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间最早、老龄化程度最高的省份,“慢病化、失能化、失智化”的特殊困难老年群体越来越多。如何医治老年群体的疾病,如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同理心悉心关爱老年病患的身心?

        2019年岁末,记者采访了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四位专家,听他们讲述了这一年医院内外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医者仁心,在这个暖冬,让人体会到别样温暖。

        老年医学科主任兼老年呼吸科主任吴剑卿:和缓治疗,体会生命的尊严

        作为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吴剑卿和同事们目睹了许多患者从确诊疾病到离世的整个过程,也切身感受到了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的沉重打击。因此,他们在对疑难危急老年疾病诊治的同时,将“和缓治疗”理念贯穿医护全过程。近三年来,吴剑卿和同事们为155例患者提供了“和缓治疗”服务——

        “去年,88岁的段爷爷来到我们科室。当得知自己患有晚期肿瘤时,他的情绪很低落,经常哭泣。我们得知段爷爷的心愿是亲手制作一本‘生命回顾书’,于是,大伙儿就开始忙碌起来,有的帮老人制作和挑选照片,有的帮他梳理人生经历。在这个分享过程中,老人重拾快乐,最终带着微笑安详去世。

        “尽管老人去世,我们却没有忘记他的遗愿。今年上半年,我们把段爷爷的回忆录送到他的老伴阎奶奶手中,奶奶拉住医护人员的手连声道谢,迟迟不愿松开。

        “让逝者无憾,生者善别,生死两安。我们敬畏生命,有责任用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面对疾病,减轻其痛苦,陪伴他们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

        “从长远来看,医养结合是一种趋势。我们团队正借鉴国外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未来,我们的社会医疗体系要朝着‘防、治、康、养一体化’的方向努力,将学术、公益和医疗服务融为一体。

        老年消化科主任汤琪云:我们一心赴救,病人也给我们感动

        2018年12月15日,省人民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正式成立。这一年来,中心在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早癌诊疗这两大方面坚持早诊早治和全程管理,接待的病人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我们治疗了很多病人,他们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更加坚定救死扶伤的信念。”汤琪云说。

        “在过去的这一年中,我接诊的棘手病例,有不少是其他医院知难而退放弃治疗的。比如一位82岁食管早癌的患者,老爷爷年龄大、基础疾病多,许多医生不愿意帮他做手术,他和我说,‘我愿意把生命交给您,我愿意赌一把。’病人信任相托,我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挽救。我们综合诊治,反复研究手术方案,最终经过3次手术,帮助患者战胜了病痛。

        “上周三,我们联合院内其他专家对一名纵膈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骨多发转移患者进行多学科讨论,最终决定为其实施一场高难度开胸手术,切除患者纵膈内的巨大占位,耗时约7个小时,手术很成功,明显改善了患者因肿瘤压迫所致的严重胸闷气促等症状。

        “我们与病人并不是单向的关系,我们救治他们的同时,他们也给我们留下许多感动。那位82岁的老人总主动给我们送点心,劝我们不要过度劳累。一位患有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骨多发转移的戴先生已向红十字会申请捐献遗体,要求为医学事业的发展作贡献。由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隐秘性,患者此前并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如此严重,入院前一个月还参加了马拉松比赛。但确诊后,他主动调整心态,选择和妻子共同面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很痛苦,但他的心态却乐观,不仅活跃于各个患者群,向病友提供自身治疗经验,还主动为患友进行心理疏导,和医生探讨自身病情及治疗方案。

        “这一年异常忙碌,真的非常辛苦,但我们甘之如饴。我们联合省内几家大型医院建立了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联盟,就是想让更多人了解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关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造福更多的罕见病患者。

        老年肾科主任赵卫红:解决陪护问题,开启“陪护时间银行

        采访结束等待电梯时,记者偶遇了一位老年肾科的血透患者,老人坐在轮椅上似乎不太能说话,但见到赵卫红时,却露出微笑。“赵主任对我们好,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真心感谢她。”老人的儿子对记者说。

        “每当见到很多老人因为子女无法陪伴而落寞伤神时,我心里总有一丝心酸。我们老年医学科的医护人员不仅是医护人员,更是病人的家人和朋友。医生不仅要提供医疗技术,更要德术并举。

        “有一位60多岁的多囊肾患者来自安徽天长,她患的是一种家族遗传病,治疗起来很是棘手。一次,从谈话中我了解到,她的家庭非常困难,每次来医院都要卖掉几百斤的大米才能凑够医疗费。如何减轻她的医疗负担呢?我们为她挂了惠民爱心号,想方设法把检查费缩减到最低。

        “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来照顾,始终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考虑事情,这样病人心里才踏实,才会相信医生。

        “我是一个老年肾科的医生,同时也是南京市鼓楼区的一名人大代表。基于这样的双重身份,我很想为老年朋友们做一些实事。我曾经建议,政府与养老机构合作创建‘时间银行’,呼吁有能力的老年人能够做义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照顾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老人;同时采取积分制,在这些‘义工老人’年迈之后也可以依据时间积分免费享受他人的陪护待遇。

        老年神经科主任牛琦:十几年的罕见病,“诊断心结”终解开

        “我可能是10号楼走路速度最快的人,没办法,对于医生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所以我要尽我所能争分夺秒。”进入年末,这位一整年都几乎在飞奔中度过的医生牛琦终于坐了下来,与记者分享了一个终于在2019年有了答案的暖心故事。

        “十几年前,一名家住苏北的肌萎缩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找我就诊。尽管这是一种治疗起来很困难的神经系统罕见病,但在我们1年多的治疗下,患者病情有了好转的趋势。但是具体致病原因不清楚。

        “为了给患者和家属一个交代,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我们反复帮他们测试,也曾4次前往患者家中,给他们检查和采血,患者家属很配合我们的工作,十多年时间里,他们给我们无条件的信任。所幸,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在今年找到了可以解释他们病情的X连锁隐性遗传位点,解开了这个秘密。我们不仅给了患者一个答案,也解开了医生自己的心结。

        “作为专心研究罕见病的一名医务人员,我明白现有条件下,治疗措施非常有限,有的患者始终不放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抱着良好心态来面对。而罕见病医生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钻研,冒着更多不被病人理解的风险。但是,我从没有一刻忘记医者的初心。治愈他人,帮助他人,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也是我的乐趣所在。”(沈峥嵘 叶 真 谢诗涵)

 


来源:新华日报    来源:新华网